哀歌小说网提供钟鼓楼免费阅读全文
哀歌小说网
哀歌小说网 总裁小说 同人小说 推理小说 重生小说 网游小说 军事小说 经典名著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都市小说
小说阅读榜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灵异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小说 耽美小说 历史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综合其它
全本的小说 妙手神织 魔刀丽影 魔鬼老师 女神诡计 舂染绣塌 离婚女人 母亲淑媛 奶孙乱情 梦慾无间 若凄清美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哀歌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钟鼓楼  作者:刘心武 书号:42146  时间:2017/9/26  字数:5527 
上一章   ‮客之速不待接长局‬    下一章 ( → )
局长接待了不速之客,并接到一封告发信。

  “于大夫!有人找你们老张!”

  于大夫听见这惊心动魄的一嚷,心里好不自在。

  甩着嗓门嚷的是詹丽颖。庞其杉进得院子以后,判定张奇林不会住在外院,走进里院,发现闹嚷嚷的,有一家人正在办喜事,一时也搞不清这里院都有些什么人家,张奇林究竟是居于其中,还是还有第三进院落…他便向恰好在院中穿行的詹丽颖打听,詹丽颖指给他屋门的同时,就那么嚷了起来。

  于大夫巴不得快些搬进楼房,原因之一,便是可以避免这种让人“一找一个准儿”的搅扰。她已经叮嘱了张奇林,一定从国外带回电子门铃和窥视镜来,一旦搬进楼房中的新居,他们的第一件事,便是装上那两样必不可少的东西。那时候,自然也不会有詹丽颖式的吆唤传入耳中了。

  尽管于大夫隔着门玻璃已经看见了走拢的庞其杉,她还是没有主动把门打开;直到庞其杉停在门前用手指弯敲了敲门玻璃,她才把门拉开,上下打量着这位初访者问:“你找谁?”

  庞其杉脸红了,但他背光站着,于大夫并没有发觉,也没有听出他的声音很不自然:“我找张奇林同志…老张…我们张局长…”

  于大夫用尽可能和婉的语气说:“真不巧,他马上就要出发,参加一个代表团,到国外去…”

  “我知道,我知道。”庞其杉语气变得急促起来,于大夫听了不大高兴,觉得这人未免浮躁。其实庞其杉是在拼命地鼓舞自己——无论如何,这回要坦然自若,要达到目的…他甚而一下子提高了声调:“我知道他下午就飞走。我找他…是有件要紧的事。真的,很要紧…”

  于大夫冷笑了。来找老张的人,每一个照例都说自己有要紧的事,她见得多了,其实,有的不过是为了一些蒜皮的事情,还有的来谈什么“第三者介入”问题、离婚问题…往往把老张弄得疲力竭而毫无收益。眼前的这位为何而来?看样子,所谓“很要紧”的事情,无非是职称问题、工资问题、调动问题…于是她淡然地说:“老张一会儿就出发了。你有什么要紧的事,跟别的局领导去说吧。”

  于大夫简直就要把门关上了,老张却从屋里走了出来,并一直走到了门前。他从于大夫肩膀上望过去,认出果真是庞其杉后,不惊喜加地说:“啊,是其杉咽!我听声音像你,果然是你!请进请进!”

  于大夫这才让开,并且把客人交给张奇林,自己拐进了厨房中。女儿张秀藻正在厨房中下面条,问母亲:“谁呀?”于大夫叹口气说:“谁晓得?你看,有人消息就那么灵通,飞机晚飞半天,也不放过你爸爸,还往我们这儿找。”张秀藻问:“这时候来,留他吃饭吗?”于大夫叹出更重的一口气:“唉,我们两个先吃吧。留不留,看一会儿的形势。”

  形势是明朗的——朝着必然留饭的方向稳步发展。

  张奇林非常想知道,这个素来不能主动搭理人、宁愿写信也不愿打电话和面谈,并且前几天还在面相逢时拐入厕所的知识分子,怎么这时候突然找到了自己家中?对于局里来的人,张奇林一贯总是单刀直入地问:“怎么啦?有什么事吗?”但面对着庞其杉,他却压抑住了直接询问他“你有什么事?”的冲动,只是主动给他泡茶,并且先同他闲扯:“你注意到了吧?我们院子今天格外热闹——有人办喜事。新郎官和新娘子都穿着西装,打扮得很漂亮的…”

  庞其杉本等着“你有什么事?”这句问话,没想到落座之后,张奇林仿佛并不以他的突然造访为怪,反把他当做常客似的,扯上了闲篇。庞其杉最不善于应付的,就是这种场面。他在沙发上直着脊背,双掌紧贴,入并紧的‮腿双‬之中,望着对面的张奇林,一时竟不知该说句什么才好。

  张奇林继续以随随便便的语气同他闲聊,以解除他那不必要的局促:“外面不算冷吧?北京今年怕又有一个暖冬…我这屋安的是所谓‘土暖气’,我爱人、女儿她们张罗着弄的,好像效果还好。你要觉得热,就把短大衣掉吧…”

  “还好,不热…”庞其杉内心里仿佛有两个“我”一个“我”指着另一个“我”嘲笑说:“你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难道你是一个小偷,遇上了警察吗?”另一个“我”双手抱肩,仿佛衣衫单薄,不胜寒冷,蜷缩在一处墙角,为自己辩护说:“我确实是无辜的,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张奇林望着庞其杉,在心里不感叹道:理解一个人,该有多么难哪!要有一把什么样的钥匙,才能打开庞其杉那性格之锁呢?说实在的,多半就是由于这位庞其杉的刺,他才到局图书资料室去借了两本书: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一本介绍国外“行为科学”的;可是直到现在,他还都只翻过一下前言和目录而已——实在是没有时间…啊,对了,张奇林在心里对自己说:“对庞其杉这样的人,还是应该直截了当地同他谈论他的专业,在那个天地里,他的心理状态才会是最明澈、通畅的…”于是,他便主动跟庞其杉说:“你们最近一期《情报资料》上,关于国外S.P.方面研制动向的材料,我感到非常有意思。今天下午我随部里一个团飞法兰克福,我们在西德小作停留,然后经巴黎去美国,到了美国,我一定争取去见识一下你们材料里介绍的那种最新系列…”

  果然,一听这话,庞其杉眼睛陡地亮了,他立即接过话茬说:“其实,根据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那本书里的分析,我们这份材料里所介绍的S.P.系列,依然属于人类‘第二次文明’范畴中的东西——固然,它可能是S.P.在这个范畴中所达到的一个巅峰;但所谓人类文明的‘第三次’,将改变一切大规模、标准化的系列生产,而导致部分定制或完全定制的‘短期’生产…”

  “我注意到了这一点。”张奇林不由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想向你这样的内行请教。最近我刚看了两份部里提供的文摘,一份是美国学者米多斯等人执笔写成的、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一份就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我的直感是,米多斯他们所敲的警钟我们不能充耳不闻,但他们的悲观主义是站不住脚的;托夫勒的论述具有雄辩,很有吸引力,很值得我们参考,但是,他有些论述未免武断,尤其是谈到第三世界发展的部分…听秦大姐说,这两本书你都读过原文版,你能不能把托夫勒对西方出现的所谓‘小企业爆炸’的评价,先扼要地给我介绍一下?因为我读的那份文摘,这部分恰恰过于简单…”

  庞其杉手也从腿出来了,背也靠到沙发上了。他无拘无束地侃侃而谈起来:“我很难冷静地介绍他的观点,因为,我认为他对西方‘小企业爆炸’的论述,是再偏颇不过的。首先他的前提就不那么站得住脚——最近我看到一个关于美国企业状况的资料,不错,1950年,美国的新企业才有93,000个,而1980年却有60万个;不过,这些小企业在爆炸产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成批倒闭,一般来说,一年内就要倒闭30%,两年内要倒闭50%,五年内倒闭率竟高达80%…所以,我认为西方‘小企业’的生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经济现象,很难轻率地作出评价…啊,我这样讲不符合您的要求了。好吧,我先来客观地介绍一下托夫勒有关的观点…”

  他们就这样,越谈越投机、越谈越融洽了。当张秀藻把煮好的面条端上饭桌、于大夫走过去招呼他们吃面时,他们双方竟都已达到所谓“谈笑风生”的精神状态。

  可是一旦从那样的交谈领域里退出,并且面临着被邀与主人同桌吃饭这样的处境,庞其杉立刻又变得惶惑无措了。他从沙发上站起来,笨拙地辞谢着:“不用不用,我不饿、不饿…”

  张奇林力劝他吃面,甚而至于去牵他的胳膊,他却死活不吃。但他这时却突然意识到,他之所以来这里的那最重要的目的,竟仍未能落实。是必须落实的时候了!于是他凭借着刚才交谈中形成的、尚未大量消退的心理顺势,大声地对张奇林说:“张局长,我来找您,实在是为了这么件事——我从外文期刊的广告上看到,今年美国新出版了一本比托夫勒《第三次》更轰动的书,我问过了几个图书馆,他们都还没有进这本书。您这回去美国,最好先弄到一本——这本书是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写的,书名的中文含义是《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说到这儿,他便从口袋中取出钢笔和一个小本,俯身在饭桌上,把那著者和书名的英文原文写了出来;写完了,撕下那张纸递给张奇林,便边告辞边往外走。张奇林怎么也留不住他,只好把他送出去,送到院中时,张奇林还不住地说:“你看你,吃了面再走嘛,有什么关系呢?局里常有同志来,赶上什么就随便吃点什么…”可是庞其杉竟一径走到院门外了,张奇林只好同他握手告别:“我一定想办法弄到奈斯比特的书。你以后常来。回国后见!”庞其杉同张奇林握别后,头也不回地快步朝胡同外走去,心里忽然非常轻松,又非常充实…

  张奇林转身回屋时,恰好遇上从偏院里出来的荀磊。荀磊一见他就笑了:“真巧!张叔叔,我正要去您家——”

  张奇林忙说:“去吧去吧,今天秀藻在家,你们年轻人正好一块儿谈谈。”

  荀磊却说:“我们家来客了。要不是有客来,我早给您送去了——”说着,递给张奇林一封信。

  给张奇林的信件,一般总是寄到机关;给于大夫的一般也总是寄到医院;张秀藻现在也从学校那里收信。所以,这边的邮递员难得给他家送信——因为院里并没有信箱,邮递员来了,循例在门里大喊一声:“信——”(或者“报纸——!”)于是要么是荀家,要么是澹台家,便出来个人,先接过去,然后义务地送往各家。

  张奇林接过那封信,心里不有些纳闷,谁来的呢?除了前不久曾收到过一封刚送走的那位庞其杉的来信,他不记得近年来有谁往这个院里给他写过信。

  张奇林回到家中,拆开那封信,一边吃末挂面,一边看信,只见信上写着:

  张局长:

  知道您很忙,但不得不打搅您。您局行政处处长傅善读,在分配统建房屋的过程中,用巧妙的“倒空”手段,卡掉了您局中年知识分子的居住面积,为并非您局的所谓“名画家”洛玑山提供了一套住房,此事不知是得您默许,还是他真的把您蒙在了鼓中?不过,有一点我们是很清楚的,就是您家的客厅中,现在也挂着洛玑山请您“雅正”的“杰作”——所画山水人物固然很美,但同样的构图,这位洛玑山起码已重复过十次;而该人用他的“名画”行贿所得的住房,据我们所知已有三处之多。恳盼您能以爱之心,克服藏画之癖——自己洗手洗澡,并明察傅善读的所作所为。我们除向部纪律检查委员会揭此事外,特再专门写信给您,希望您能以自律!出于某种您能够理解的原因,我们在给部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信中,列举了具体证据,并署上了真实姓名,而给您的这封信,有关部分却暂付阙如。请相信我们的善意,并请海涵。

  致

  敬礼!

  两个外单位群众

  1982年12月11

  看完一遍,张奇林又看一遍。面条吃不下去了,他不由得朝壁上所挂的那幅画望去——那幅装裱得颇为精致的国画,画的是晚唐诗人于渍《山村晓思》的诗意,上面有画家草书的原诗:“开门省禾黍,邻翁水头住。今朝南涧波,昨夜西川雨。牧童披短蓑,笛期烟渚。”后面是措辞亲昵的题款:“壬戌晚为奇林兄却乏走笔玑山抱惭敬请雅正”并在题款后和右下角“计白当黑”处各钤下一方形文章和一葫芦形文章。这幅画挂上的半年多来,张奇林确从有意无意的凝视中,收到过“却乏”的效果;不错,这幅画是老傅携来的,当时自己竟未能深想,展看之后,欣然地收下了。洛玑山是在宾馆中认识的,很自然地认识的——张奇林在宾馆中参加一个涉外会议,而洛玑山正应邀为宾馆作画——他俩的住房恰好挨在一起,在餐厅进餐时也常常同桌…当然,张奇林并未主动向他求过画,倒不是有什么顾忌,实在是心里并没产生过那样的想法,自己的客厅里挂不挂画本是无所谓的一件事;但老傅把画送来了,也就收下了,也就挂上了,也就时而看看…没想到这里面竟打着埋伏!

  “咦,你怎么啦?怎么不吃面,在那儿发愣呀?”于大夫发现张奇林神色不对头,忙过去问“都是刚才那个庞什么把你搅的吧?怎么又冒出来一封信?面条味道太淡了吧?要不要我给你加一点味酱油?…”

  “啊,不用。”张奇林赶忙把面条几下吃完,把信折起来,放进衣袋中。他镇静下来,换坐到沙发上,上一支烟,仰靠着沙发背,微合着眼皮。

  “你干脆到上靠靠。老傅不是两点钟来接你吗?我一点半叫你好了。”于大夫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反正行李都收拾好了,也就是到时候换换衣服。”

  “啊,不用。”张奇林睁开眼睛,振作起来。他和颜悦地对爱人说:“到了飞机上,有的是时间养神。现在我不如抓紧读一点书。”他站起来,朝里屋走去,走到门边,扭回身来嘱咐说“我走了以后,你让秀藻把那张画取下来吧,卷起来,暂且搁到柜子里。”

  于大夫微微有点吃惊:“为什么?挂在那儿不是很好吗?你怕挂坏了?是听说洛玑山的画儿越来越值钱?可我们又不拿他这幅画儿当存款,挂旧了就挂旧了吧,怕什么?”

  张奇林笑笑说:“他这画儿有什么价值!同样的构图,人家说他至少画过10回。你们就取下来吧,我自有道理。”说完,踱进里屋看书去了。

  当然,他的心情并不能平静。他打开那本心理学著作,很难读下去。除了内在的原因,外在的环境也使他不能安心读书——院子里,办喜事的薛家那边,传来了一阵更其刺耳的喧哗声。 Www.IgExS.CoM
上一章   钟鼓楼   下一章 ( → )
欢迎光临哀歌小说网阅读免费小说《钟鼓楼》,我们为您提供钟鼓楼完本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还有更多类似钟鼓楼小说在线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