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小说网提供钟鼓楼免费阅读全文
哀歌小说网
哀歌小说网 总裁小说 同人小说 推理小说 重生小说 网游小说 军事小说 经典名著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都市小说
小说阅读榜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灵异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小说 耽美小说 历史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综合其它
全本的小说 妙手神织 魔刀丽影 魔鬼老师 女神诡计 舂染绣塌 离婚女人 母亲淑媛 奶孙乱情 梦慾无间 若凄清美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哀歌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钟鼓楼  作者:刘心武 书号:42146  时间:2017/9/26  字数:12121 
上一章   ‮拢不谈么什为娘姑里城和娘姑村农‬    下一章 ( → )
农村姑娘和城里姑娘为什么谈不拢?“吃!”

  这顿午饭,在荀家引起了每个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反应虽然不同,其强烈的程度却是相差无几的。

  郭杏儿到达荀家时,只有荀大妈一人在家。呈现在她眼前的一切,使她吃惊,使她惶惑。原来她朦胧地觉得,城里人一切方面都该比乡下人强;可是踏进荀大爷家门,定睛一看,他们住的房子竟如此狭小,不仅比为枣儿新盖的房子小,就是跟自己家的旧房子比,把里外两间搭上厨房全算上,也远顶不上它们一半大。小还不算,房子的走向也差劲。她不明白荀大爷他们为什么不把房门和窗户开在南墙上,直接通向胡同,使这房子变成北房。置身在城里大爷家的小屋子里,她感觉好多东西跟屋子的比例都不相称,这使她从心底浮上来一种由衷的自豪——所以跟荀大妈没说上十来句话,她就一个劲儿地邀请大爷跟大妈“到俺们家住一阵去”但落座没有多久,当她观察得更加仔细时,她却又逐渐自卑起来了,因为这屋子虽小,里头的家具摆设,却似乎样样都比她以前所见过的同类东西精致美观。比如她所坐的那张长沙发,就功能、形状来说,对她固然算不上什么稀奇事,镇子上的农贸市场,如今就有人摆出这号“沙发折叠”在那儿卖;可荀大爷家的这张沙发腿底下有比生核桃还大的电镀球,能毫不费力地拉过来推过去,这可就不一般了;再说沙发面的颜色就跟核桃仁外头那层膜儿似的,透着油亮,手摸着又软和又细腻,上头就跟钉着钉子似的,形成一个一个的窝儿,看着比平绷的面子新奇多了,四边、拐角的地方,全都那么匀称自然,一点不钉钉的痕迹…枣儿结婚,闹着也要置沙发,看起来,要置就该置个这样的!其余的家具,像大立柜、小衣柜、酒柜…也全都比杏儿以往看见过的做工细、模样俊;就连荀大妈用来给自己沏茶倒水的茶具,端过来、揭开盖让自己吃糖的糖盒…也都显得瓷儿细,画儿,形状俏,色彩美。

  “吃点这个糖吧——这叫酒心巧克力!”

  接过荀大妈递到手里的糖,低下眼睛一看,分明是条金鱼儿;剥去那支棱着“鱼尾”的糖纸,没想到里头竟是酱黑的——杏儿只知道牛糖是最好的糖,好糖都是白色的,越白越好;酱黑就酱黑吧,大妈给的,要痛痛快快地吃——杏儿咬了一口,没想到舌尖上又甜又苦又辣,还滋出了一包子水来,洒在了她的衣服上。荀大妈笑了:“那外头是巧克力,里头是酒,洒出来点不要紧,酒不脏衣!”

  杏儿觉得那糖不好吃。她问多少钱一斤,荀大妈告诉她:“四块八一斤。贵吧?你荀大爷跟我也嫌又贵又不中吃,还不又是你那磊子哥买的。你坐的这沙发也是他挑来的,比一般的贵好几十块哩——他如今除了工资,不也还有些个‘外快’吗。他搞点子翻译,就是把那外国人写的东西,变成咱们中国字儿,他时不时能得着三十五十的,叫做‘稿费’。他每月整份工资都交给我,稿费我就不要他的了;他可是有点大手大脚,自己花钱泼洒不算,家里要置东西,他总让置最好的。他说:贵出来的那部分由他补。他也真那么做了。你不看看他的窝儿么?”

  荀大妈便带她去参观磊子哥的房间。推门一进去,杏儿就傻眼了。如果说外间屋给她的感觉,还只不过是比她自己家精致美观,这里间屋可就连比也不好比了,她由惊奇而不快,由陌生而鄙薄。屋子顶棚的犄角上,挂着两个黑匣子,说是什么“音箱”任凭什么箱也不该那么怪里怪气地悬着呀,何况黢黑黢黑的,多丧气!墙上挂个盘子,已经让人觉着半疯,那盘子上画的也不知道是人是狗、是云是树,东一笔儿,西一团线线,十足的胡闹!书橱占了一面墙,嗬,那么多书,中国书,洋书。书是好东西,看不懂也知道它们比金银珠宝还珍贵,可那些点缀在书橱里的摆设,可真让人皱眉发愣:一箍节树根,在俺们村只配捅到灶里烧火,磊子哥却把它摆在亮闪闪的玻璃门里,神码子似的供着;一些个石头子儿,俺们村东河滩上一捧一堆,磊子哥却也宝贝似的摆在那儿;还有几件瓷器,方脑袋的牛,怪模样的鹿,瞅上去还只不过是扎眼,那瓷夜猫子怎么能也搁书橱里呢?多不吉利、多不喜幸呀!…

  “你猜咱们一会儿吃什么?”杏儿不知不觉之中,又随荀大妈来到了厨房。这厨房盖得倒大,而且从里外两间屋都有门通进去,厨房里不但有煤气罐、煤气灶以及做饭的全套家什,也还有地漏以及洗脸池子和洗衣机,并且当中支开了铺着白塑料桌布的圆饭桌,做得了饭可以就在那里吃。杏儿的眼光把整个厨房打量了一圈之后,最后随着荀大妈的声音落在了煤气灶一侧的小柜上——“咱们今几个中午吃专为你来才做的,是你大爷的主意!”

  啊,在那小柜上,的确有一架子——杏儿走过去一看,心里不由得惊疑慌乱起来。大爷为什么要让俺吃呢?说实在的,这几年日子越来越好,细米白面早不觉得金贵,子面窝头,贴饼子连吃上几顿,枣儿就要嚷嚷起来,娘便赶紧张罗着给他包韭菜鸡蛋馅饺子吃,谁还光吃那荞麦面、白薯面、红高粱面搅和着出来的呢?杏儿家的子早就撂在仓房旮旯里,几乎被人遗忘了,那铁皮打孔做成的漏子,怕已经生锈了吧?可眼巴巴地找到北京城,进了荀大爷家,他们给自己准备的头一顿饭,却是!

  “你大爷他这是念旧。我跟磊子哥乍一听觉得可乐,细一想就明白了他的心思。他不光是要跟你一块吃,他也要你磊子哥…跟着吃。你琢磨他那个心劲儿吧…这子,是他头几天现做的,你大爷别的优点没有,就有那么两条:心实,手巧…”说着,荀大妈便搁上一团酱的面,了起来,并且笑着对杏儿解释说:“不像,是吧?因为找不着白薯面、高粱面,就单用的荞麦面——粮店里买的,如今我们这儿的粮店也卖点杂粮,给居民们倒换口味。一会儿吃的时候,咱们不光拌上葱、醋、蒜…咱们还拌烤羊呢,哈…咱们吃荤!”

  杏儿听完这番话,觉得自己一下子完全明白了荀大爷的心思,说到底,这不就是对待如同亲闺女般的儿媳妇的做派吗?疑云飘散,心里大畅,杏儿卷起袖子,挨过去说:“大妈,让俺来吧,俺得比您好哩!”

  荀大妈并不客气,她乐呵呵地说:“杏儿你得准比我强,你先洗洗手,你就吧,我再张罗别的去。”

  杏儿正着,荀师傅回来了。他今天本不想出摊,出了摊也心神不宁,早想收摊回家,可是头天有个顾客修的一双皮鞋,本来说好头天傍晚去取的,荀师傅等他等到天黑,他也没去;荀师傅心想今天是个星期,人家肯定会去取的,自己要是不去,不把人家涮了吗?宁让别人对自己失约,自己可得对人守信,这是荀师傅做人的准则。于是他早上照常出摊了,十点来钟,那顾客果然来了——顾客喜出望外,并且对荀师傅的手艺连连赞美。他是中央民族乐团的器乐演员,他今晚便要随团外出演出,这双皮鞋他是打算穿到外地去的,现在整旧如新、件及时,让他如何不高兴!他走了,荀师傅准备收摊,可是又来了一位女顾客,高跟皮鞋的跟扭掉了,能眼看着她一拐一拐地往北边另找修鞋的地方吗?荀师傅便又替她细心地修复加固了那只高跟…

  杏儿听见了荀师傅推车进院的声音,她从厨房的玻璃窗往外一望,立即认出了那向往已久的荀大爷。她虽然仅仅从家里的旧相片上见过他,而且是二十几年前的他,可是如今呈现在她眼前的这位长辈,不但那通体的形象,就是一举手一投足,竟也同她在梦中、想像中见到的丝毫不差!她停止了的动作,僵立在那里,她心里觉着应当飞跑出去,像叫亲爹那样地上去叫一声“大爷”可两条腿却如同灌了铅似的,挪动不开…

  荀师傅一进屋,老伴就大声地向他报告说:“杏儿早到啦!你看,她心多实——听她娘说你爱喝酒,好酒一买就是四大瓶;听说我爱吃甜的,油蛋糕一买就是仨!还给咱们带来十盒鹌鹑蛋——是杏儿她弟弟枣儿养的鹌鹑下的…你怎么才收摊?快洗洗去吧!杏儿在厨房里呢…杏儿呀,你大爷家来啦!”

  杏儿这才从厨房里出来,站到了荀师傅面前。她满心满意要表达出最强烈最真切的感情来,事到临头却只是低着头,红着脸,怯怯地叫了声:“大爷!”

  她荀大爷呢,本也满心满意要表达出最强烈最真切的感情来,待杏儿真的站在眼前了,却也只是憨憨地说了声:“好呀,杏儿你来啦!”便挪脚走进厨房,洗手洗脸去了。

  荀大妈赶紧让杏儿再到沙发上坐下,让她喝茶、吃糖,自己走进了厨房,来到正洗涮着的荀大爷身边。她就知道他会问,果然,老伴发话了:“磊子呢?磊子怎么不在家待着?”

  荀大妈便低声音告诉他:“出去啦。跟小冯一块儿出去啦。”

  荀大爷知道小冯是什么时候来的。他没想到小冯一到便把磊子勾出去了。他有点生气。他不主张把真相瞒着杏儿,他觉得磊子和小冯应当大大方方地在家里等着接待杏儿。躲避杏儿,便也是看不起他,他容不得。

  荀大妈从他脸上看出了他的心思,忙又低声解释说:“是我让他们先出去转转的,是我的主意——我让他们到‘烤季’买点烤羊来,拌。我想着,还是咱们先把磊子有了对象的事,先跟杏儿说了,再让他们见面的好。要是杏儿一迈进咱们家门槛,就瞅见小冯跟磊子在一块儿,没个思想准备,该受刺了…”

  荀大爷便闷声不响,只管用巾重重地擦着脸。

  当荀大爷在沙发对面的一把藤椅上坐定,点燃了烟袋锅,便同杏儿对谈起来。他们不善言辞,甚至也不善运用表情,倘若这时有一个不知底里的人在场旁听,甚至会纳闷:他们的一问一答何以会那么平淡无味,声调和节奏何以会那样平缓迟慢。然而他们双方的心都像透了的豆荚儿,一碰便无保留地裂开,迸出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奉献。

  听到郭墩子在混乱的世事中病逝的情景,荀大爷的眼睛并未,只是嘬那烟嘴的时间明显地延长了,而发出一种异样的吧唧声,出的烟也似乎更稠更浓…杏儿觉得这比泪水和话语都更让她动心。听到如今杏儿一家的兴旺发达,荀大爷的笑容也仅是浅浅地浮在颜面的皱纹中,他先细细地询问枣儿的婚事到了怎么个眉目,然后,他嘬了好一阵烟嘴,终于下定决心对杏儿明说:“杏儿,好孩子,我对不起你爹,没照应你们。你来晚了点。你磊子哥他如今有了对象了。一会儿你能亲眼见着,你别在意。你就如同我跟你大妈的亲闺女,这儿就是你的家,什么都有你一份,你随便怎么着都成…”他说到这儿说不下去了,便光是吧唧吧唧地嘬烟,眼睛也不看着杏儿,而是望着墙上的年画《娃娃牵桃》。

  杏儿的心里一下子沉重起来。她早有猜测,早有预感,并且当她进院时,她简直以为磊子哥今天正好结亲了,可是当她进到屋里,得到荀大妈的热诚时,当她向荀大妈问到“磊子哥不在家吗?”荀大妈乐呵呵地告诉她“刚出去,一会儿就回来”时,她也确实又浮现了一些幻想,一些希望。现在,真情实况终于显现出来了,她的心确实有点装载不下。可是,难道她能眼见着面前的亲人,为她而感到罪过吗?她杏儿难道是红桃那样的小人,专算计着往高枝儿上飞吗?

  杏儿迅速地镇定下来。她调动起全部的自尊、温情和理智,忽然语气活泼地对荀大爷说:“大爷,您说哪去了。过去俺们两家断了联系,那不是一因为穷二因为吗?这回娘让俺来北京,一是为了看望大爷大妈,姐姐哥哥们,二是为了给枣儿置办点鲜亮的家当。俺要不把您这儿当成自个儿家,俺早住店去了,能一下车就奔这儿来吗?磊子哥有了对象,太好了。不是说笑话,要搁在前几年,听见磊子哥成亲,俺们可啥也送不起;如今磊子哥要是办事儿呀,俺们可送得起重礼哩!就是不会挑样子,怕的是不合他的意…磊子哥啥时候办?俺把礼钱撂在这儿,让哥哥嫂子自己去买可心可意的东西吧!…”

  杏儿的这种表现,倒让荀大爷吃了一惊。他这才把眼光投向杏儿,杏儿确实坦然地向他微笑着。不知怎么的,杏儿这一刹那的形象,映进他的心中,竟使他格外地感到遗憾——他的儿媳妇,本应当就是这样的相貌,这样的脾,这般地厚道啊!

  就在这时候,荀磊和冯婉姝双双回家来了。

  冯婉姝一进屋,立即改变了荀家的气氛。不用别人介绍,她一见到杏儿,便朗地走过去,伸出右手说:“你就是郭杏儿吧?我是冯婉姝,见着你真高兴!”

  杏儿赶紧从沙发上站起来,尽可能地表现得大方自然——可她毕竟不习惯握手,到头来还是冯婉姝主动抓过她的手去,紧紧地握住,摇了几摇。

  冯婉姝十分放松而声音响亮地叫过了“大爷”和“大妈”便活泼地跑进了厨房,嘻嘻哈哈地从荀大妈手里接过了子的柄,快活地了起来,一边尖声叫着:“吃!吃!”

  荀大爷微微地皱着眉,嘬着烟嘴。杏儿坐回沙发上,一时不知该干什么。冯婉姝的声音在他们听来,显然都觉着刺耳。突然,荀磊的屋子里传来了一种洪亮的音乐声,那是荀大爷所不喜欢、杏儿所不习惯的西洋管弦乐——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名曲《弦乐队夜曲》。那是荀磊和冯婉姝出去前,冯婉姝利用录音机的电脑设备搞的定时选曲,此刻到时应验了,所以乐声大作。那录音机是荀磊从英国带回来的,所以具有那样的功能。乐曲刚一放送,便听到了冯婉姝拍掌欢呼的声音:“怎么样?我说咱们准能赶回来吧?”

  忽然冯婉姝又跑进了外屋,主妇般地招呼着:“快去入座吧,今天中午可有好吃的!”没等荀大爷和杏儿站起来,她发现了酒柜上杏儿带来的东西,便走过去一一鉴赏。当她见到鹌鹑蛋时,高兴地欢呼起来:“呀!蛋中之王——营养第一!真好看,跟工艺品似的!”当她见到那三盒花蛋糕时,她不先倒了一口气,然后便一泻无余地高声评论说:“杏儿,杏儿,你的心真实在——城里人哪有这么送蛋糕的啊!这儿没冰箱,今天吃不完,搁着都要搁坏的!”

  冯婉姝这时并没觉察到,她的这些言谈举动都让荀大爷不满、郭杏儿难堪。

  大家围坐到厨房的圆桌四周了。荀大妈准备了几样下酒菜,可是荀大爷说:“晚上再喝吧。今天中午就吃好。”大家便都不喝酒,都吃刚从锅里捞出来的。荀磊要往父亲的碗里拨从“烤季”买来的烤羊,荀大爷把碗躲开,说:“我不要。我就这么吃,你给杏儿多拨点吧。”荀磊便给杏儿拨。杏儿不看荀磊,只是连说:“够了,够了,俺吃不多。”荀大妈问大家:“怎么样?像不像?好不好吃?”冯婉姝头一个回答,她用热烈的语气赞叹着:“好吃!真好吃!我真没想到会这么好吃!”

  这时候那《弦乐队夜曲》才停了下来。荀大爷心里头不那么闹腾了,他只望着低头吃的杏儿,问她:“你们如今还兴吃棉花籽攥疙瘩①吗?”杏儿抬起头来,点了点下巴。冯婉姝好奇地问:“什么什么?棉花籽也能吃?”杏儿便告诉她:“咋不能吃?把棉花籽和玉米面和着,在锅里煮,煮的时候趁水还没热,用手把它们攥成一疙瘩一疙瘩的,这样煮得就有干有稀了,这就叫棉花籽攥疙瘩。头些年俺们总吃,如今粮食多了,没什么人吃它了。”冯婉姝又问:“好吃吗?”杏儿说:“咋不好吃?吃着香的。”冯婉姝还问:“吃着香,那干吗不吃了呢?”杏儿低头不答。冯婉姝又问了一遍,荀大妈忍不住了,便对冯婉姝说:“乡下人说香,是饿了找食儿,能进嘴填满肚子就算香。那棉花籽攥疙瘩我也吃过,吃的时候倒真不难吃,可吃了它呀,拉不出屎来!”荀磊说:“妈,正吃饭呢,您偏提这个。”荀大妈笑笑说:“小冯偏打破沙锅问到底呗!”冯婉姝咯咯地笑出了声来。

  荀大爷的心思却全在杏儿和杏儿她爹她娘身上。他问杏儿:“如今还有人攒树叶吃吗?”冯婉姝忍不住又话:“树叶也能吃?”杏儿告诉大家:“也还有人攒树叶吃,可那样的人不多了。要吃就吃柳树叶,把柳树叶在缸里泡几个过儿,换它十来次水,去掉苦味儿,捞出来晒干了,存起来吃。吃的时候和在玉米面、白薯面里头,贴饼子、蒸窝窝头吃。粮食不够的时候,树叶也能顶点事儿。如今粮食不紧了,吃的人也少了。有人还吃,只是习惯问题,俭省惯了,苦惯了,舍不得吃净粮食。俺爹在的时候,俺们家就常吃。俺爹要还在,他准还得让俺们多少吃点…”

  荀大爷听到这儿,周围的议论都进不去耳朵了。他眼前仿佛又站着当年的战友郭墩子。郭墩子打仗勇敢,可学习上实在迟笨。在识字班里他成绩最差,唱歌也五音不全。可是记得在土改一开始的时候,郭墩子默写那首《翻身歌》,却得了78分,错的字比哪回都少;而且,当他气地唱着《翻身歌》时,尽管调门不准,听着你是不能不动心的:

  边区的天是蓝蓝的天,

  以后的生产大改变。

  有了房子有了地,

  吃的穿的不困难,

  嘿!吃穿不困难!

  人穷不是天行的穷,

  清算总账挖穷

  封建剥削铲除尽。

  不要忘了共产

  不要忘了救星泽东!

  可是挖去了穷并没能马上富裕起来。大家都经历了一番周折。荀师傅回想起1950年,他和郭墩子在天安门东边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口重逢的情景。他们都是因为家里劳力不够,又遇上旱灾,收成不好,才跑到北京来找工作的。那时候不少自进京的农民在天安门广场等着人招雇,他和郭墩子都被在文化宫里举办的一个展览会招为了临时工,白天在文化宫里干活,晚上就睡在文化宫东门外不远的马噶喇庙里。那庙原是清朝的一座王府,后来改为佛寺,正名叫普庆寺。解放初,许多农村来的临时工,晚上就聚在那里住宿,大家你帮我,我帮你。荀兴旺和郭墩子没带被褥,每晚可都没冻着过,总有人主动让他们合睡在褥子上,合盖着棉被窝…后来,大量的农民被北京的工厂和建筑部门招为了正式工人,他们的生活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但富裕的过程依旧还是缓慢的,反复难料的…他们所在的单位,时而扩展、合并、膨、跃进;时而收缩、简、停滞、撤销…荀师傅不又回忆起1960年,郭墩子在单位号召工人回乡的情况下,决定退职还乡以后,聚在他家喝酒的情景。那一晚下酒用的是伊拉克枣,吃的是打卤面——那在当时算是盛宴了。关于磊子和杏儿的婚约,就是在那一晚议定的。郭墩子和他都很认真,他们觉得除了这样做,无法表达出他们互相间的兄弟情谊…没想到,自那一别之后,他们竟再也无法聚到一桌喝酒了,而生活在不知不觉之中,竟发生了那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不管怎么说,如今两家人同千千万万家一样,总算也都富裕起来了…唉,郭墩子不该去啊,他要能看见今天的富裕日子,看见杏儿、枣儿如今出落得一表人才,该有多好!哥儿俩再聚在一块儿喝酒,桌上的酒菜,心里的话语,该比以往的滋味香,比以往的滋味酽!…

  荀大妈发现老伴神色有点不对头,不由得问:“你怎么啦?”

  荀大爷回过神来,淡淡地说:“口有点发闷。我歇歇去,你们慢慢吃吧。”他站起身来,特别嘱咐杏儿说:“家来了,你别外道。跟你磊子哥,还有小冯,你们年轻人,说说笑笑的多好。”

  杏儿有点着急:“大爷您怎么了?碍事不碍事?”

  荀大妈便对她说:“不要紧的。老毛病儿。头十来年前搞‘战备劳动’的时候落下的。你大爷这人就是那么个实子人。当时到火车站卸水泥,打车皮上往下卸的就两个人。在底下扛的倒有十好几个,人家那位卸的悠着劲干,你大爷可心急,他不歇气地一顿猛卸,不到最后一口袋不停手。他们45分钟卸了一整车皮的水泥,恰好是45吨,合算一分钟就卸了一吨。这么干了个把月,他就犯了痛,后来到医院去查,说是肌拉伤,治来治去,到今儿也不断,时不时地发闷,一阵阵地搐着疼。他歇歇也就好点儿。”

  大家吃完收拾好厨房里的一切,荀大妈便去外屋照顾荀大爷,荀磊遂把杏儿请到他屋里坐。杏儿随荀磊和冯婉姝进了里屋。荀磊请她和冯婉姝坐到单人沙发上,自己坐在一张折椅上。荀磊打开了电视机,为不影响隔壁屋的父亲歇息,他把音量调得很低。那一天的午间电视,正播放卫星传送的第三届世界俱乐部杯(即丰田杯)足球决赛:英格兰的阿斯顿·维拉队对乌拉圭的佩纳罗尔队。荀磊打开电视时,球赛已近尾声,场面显得极其烈,不时展现的观众席,更像一锅煮沸的粥。

  电视对杏儿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枣儿早已经买了一台上海金星牌的10英寸黑白电视机,天天晚上娘和杏儿都到他屋里去看。村里也已经有一家置备了14英寸的彩电视机——就是红桃嫁过去的那家。不过,坐在这20英寸的大彩电面前,仔细地观看清晰丽的图像,对杏儿来说毕竟还是头一回——可惜那节目一点不合她的口味。她不理解,冯婉姝那么个姑娘,怎么会跟小伙子似的,什么足球比赛。瞧她那模样:随着球场上的争夺,她瞪圆了眼睛,双手捏在前,嘻开嘴巴,不时发出惊呼和叹息…磊子哥喜欢她,难道就是因为她能跟小伙子似的欣赏足球比赛吗?

  节目不好,电视机显见不错。杏儿不由得问:“磊子哥,你这机子真好,是打百货大楼买的吗?”

  荀磊便告诉她:“是我从英国带回来的。我工作以前,到英国学习了两年。”

  杏儿恍然大悟:怪不得磊子哥这屋的东西,都有那么股子洋味儿。英国…杏儿努力地回忆着学过的地理知识,却怎么也想不出英国究竟在中国的哪边,是个什么样的形状,她单知道英国离中国很远很远。唉呀,磊子哥是出过洋的人了,自己更般配不上,别说人家有了这位对象,就是没有,自己也该收拾起那些个胡思想…杏儿生怕自己脸上出了什么不对头的神色,她定定神,便说:“磊子哥,这英国机子不赖啊,瞅着又真又哩!”

  冯婉姝进来告诉她:“这不是英国货,这是‘索尼’牌,日本货。”不待她反应过来,冯婉姝又议论道:“日本这个‘经济动物’可真厉害!如今他们小汽车赛过了美国,手表赛过了瑞士,音响设备赛过了荷兰,光学器材赛过了西德…你看,到了英国,想买物美价廉的电视机,挑来挑去也还是东洋货!”说到这儿停顿一下,不待荀磊开口,却又指着电视屏幕继续议论说:“看,丰田汽车公司为了扩大他们的影响,舍得花大把的钱搞这么个‘丰田杯足球赛’。从电视上看球赛,要是事先没听见解说,你很难判断出这球赛究竟是在哪国举行——因为球场周围的广告,不外总是什么丰田汽车、立电器、佳能相机、富士胶片…他们的广告真是无孔不入!”

  杏儿听了这番议论,不能消化。忽然冯婉姝关掉了电视,顺着刚才的议论说:“赛完啦!底下发奖,没看头——我才不给丰田汽车公司捧场呢!”说着站起来,对荀磊说“听点好听的吧,声音放低点,别影响了你爸。”自己到厨房去了。

  荀磊便开动录音机,用低音量放出了德彪西的曲子《海的素描》。杏儿这才体会到那吊在两个屋角的音箱的功能。不过她觉得这曲子要多难听有多难听。这一切,从录音机到音箱到曲子,肯定也是磊子哥从英国带回来的啦。她觉得磊子哥离自己更远了,因而心里反倒更加安定。

  冯婉姝端来了两杯热腾腾的咖啡,她递给荀磊和杏儿各一杯。杏儿也不知那是什么喝的,只是客气着:“您喝吧!”冯婉姝朝厨房摆摆头说:“我也有。你接着吧。”

  杏儿接过了咖啡,她不知那是什么东西。荀磊对她说:“这是咖啡,速溶咖啡。给你加好糖了,趁热喝吧。”

  杏儿呷了一口。她皱起了眉头。同绝大多数头一回喝咖啡的中国人一样,她觉得不仅难喝,简直恶心。人干吗要喝这号苦水儿?

  冯婉姝端来了自己的咖啡,并且端来了三牙切好的花蛋糕,她把装蛋糕的盘子送到杏儿面前,笑嘻嘻地说:“这是你请我们的客。正好用咖啡下着吃。”

  杏儿拾起一牙花蛋糕,咬了一口,啊,真好吃!这花蛋糕她也是头一回吃,没想到竟如此好吃。她心里头不由发笑:洋人们也真叫逗,做出的糕点这么好,沏出的“茶”这么糟,怎么偏把这两样东西就合着吃呢!

  冯婉姝并不知道荀磊和杏儿“指腹为婚”的事,荀磊打算杏儿走了以后再把这个“秘密”告诉她。冯婉姝因此只把杏儿当成荀家的一位乡下亲戚。一边喝着咖啡,冯婉姝一边建议说:“杏儿杏儿,你给我们讲讲你们村里的事吧。”她确实想通过杏儿知道一些农村里的情况。

  杏儿不是不愿意讲,可她实在不会讲。打哪儿讲起呢?讲什么呢?她把咖啡搁在茶几上,红着脸,在腿着一双大的手,仿佛一个没准备好功课的学生,遇到老师查的情景儿。

  荀磊便引出话题:“农村实行责任制以后,情况究竟怎么样?”

  杏儿一时也答不出来。她很不善于概括。

  冯婉姝便快嘴快舌地说:“农民不愁吃穿了,一部分农民富起来,这我们都亲眼看见了——杏儿你们家就是个例子嘛。这方面一会儿再说。你给我们说说问题的一面吧…”

  杏儿想了想,便说:“问题有呀。刚把责任田分下来的时候,俺们村就闹了矛盾嘛。有一户他分的地挨着井,他的地老得浇,庄稼长得壮,别人就嫉妒,后来,就有那赌气的人,半夜里跑去,把那口井给填了…”

  冯婉姝惊讶得眉毛飞动起来,笑出了声:“啊,有这种事!那后来怎么办呢?井填了,不是大家都浇不成地了吗?”

  杏儿告诉她:“是呀。大家伙就再想别的法子呗。这井如今也还没有淘出来。如今大家伙手里钱多了,耍钱的也就多了…”

  “耍钱?”冯婉姝不懂。

  “就是赌博。”荀磊帮杏儿解释“迷信,赌博,这在农村都是难免的。农民手里越有钱,就越难避免——除非不仅让他们有钱,还让他们有文化…”

  “对了,杏儿,我问你——”冯婉姝便认真地问“我从报纸上,获得了两种不同的信息,一种是通讯报道,告诉我农村如今富裕了,农民渴求文化知识的愿望也增强了,他们纷纷把退了学的孩子又送回到了学校去;另一种是‘读者来信’,农村小学教师写的,他说如今又出现了农民让孩子退学,去抓现钱的动向,感到很着急…杏儿你们村究竟是怎么个情况呢?你给我们输送点第一手信息吧!”

  杏儿听不大懂她的问题,她反问:“啥叫‘信习’?”

  “信息就是传播出来的知识,消息,信号…如今我们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冯婉姝热心地、滔滔不绝地向杏儿讲解起来。杏儿分明并不感到兴趣,只是低头,手,勉强地听着。

  荀磊从一旁看着这两位同代的少女,心里不感慨起来。一个小时以前,他只感觉到她们外在的差异:都可以算是浓眉大眼,但杏儿在顾盼间的神情,总让你联想到农村那红的窗花;而冯婉姝的一颦一笑,却让你联想到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旋律。她们的皮肤都偏黑,但杏儿的皮肤是黄中带黑,大,让人一见便意识到那是同农村的光照、沃土、劳作分不开的;冯婉姝的皮肤则是红中泛黑,细腻光润,让人一见便意识到那是得之于水上运动、野足登山…她们的衣着当然更展宽了她们气质上的差异。别的不用说了,就拿她们的线衣来说吧,杏儿的是洋红小开领的细线腈纶衫,口上有着黄线和绿线绣出的花儿叶儿;冯婉姝的却是紫罗兰掺麻灰、青黛的杂高领衫,那高领又大又软,卷在她脖子下面,显得十分潇洒…半个小时以前,荀磊开始明确地意识到她们心理上的差异;而此刻,荀磊又观察出了她们在更深刻意义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也许会酿成尖锐的矛盾…也许最终有一天会正面冲突起来?当然,那不仅是她和她,她们和她们…说到底,那也许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的确是这样。冯婉姝尽管属于城市青年知识分子中最能接近低文化劳动群众的人,尽管她因热爱荀氏家庭而“爱屋及乌”地对杏儿充满了最大限度的善意,在眼下输出知识的尝试中却也不由得烦躁起来。她因为杏儿的摇头、咬嘴、发愣,而不得不一再地把自己所企图传播的知识范畴加以收缩、简化、浅退…然而,无论是“信息工具”还是“电子技术”这一类词汇,也无论是“比如这电视机就是一部信息接收器”还是“你们农村烧饭的柴禾便是一种能源”这类推衍,杏儿都全然不知究竟何意。冯婉姝的心理状态滑到了这样一种边缘:她究竟还值不值得尊重跟前的这位同代人?她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究竟还该不该持有一种乐观的展望?杏儿呢?尽管杏儿已属于农村青年中最富自尊感和进取心的人,尽管她因热爱荀大爷荀大妈而兼及荀磊并惠及这位冯婉姝,在眼下冯婉姝那没完没了的灌输和时不时入的“你明白了吗?”“懂吗?”“能理解吗?”这类问面前,她心底里却泛起了一种古老的、难以抑制的对占有知识优势的城里人的一种厌恶…乃至于仇恨。

  当冯婉姝用急促的语气又一次提到“电脑”时,杏儿终于按捺不住了。她扬起头,突然截断冯婉姝说:“啥‘电脑’、‘猴脑’的!俺就吃过猪脑、羊脑。俺知道那‘电脑’有啥用?俺就知道村外野地里还有叫涝稆的野菜,你吃过吗?赶明儿你吃吃去。告诉你吧,吃了涝稆肿脸!”

  冯婉姝愕然。

  在一旁静观的荀磊虽然有些思想准备,也没想到杏儿突然暴出了一种村野式的蛮横无礼。

  幸好这时候荀大妈走了进来,她招呼杏儿说:“杏儿呀,你累了吧?走,跟大妈那屋歇歇去。我都给你预备好啦!”

  杏儿便随荀大妈到了外屋。原来荀大妈已经在屋当中拉了个像样的布帘儿,把屋子隔成了两间,那长沙发正好隔在外间,长沙发已被打开成了一张宽大的,并且已经铺好了单子,搁上了枕头和被褥。荀大妈把杏儿引到沙发跟前,对她说:“杏儿,你睡一觉吧。睡醒了,咱们晚上包饺子吃——你大爷现在不疼了,正养神呢,他说晚上吃饺子,咱们今天吃一整天的家乡饭!”

  杏儿躺下了。沙发太软,她觉得不舒坦。荀大妈在枕巾上洒了花水,她闻着也不习惯。她自己也说不出是为什么,进京的兴奋感突然消失了。她发痴地想念起娘和枣儿来。娘这时候在干啥呢?枣儿的鹌鹑没犯病吧?枣儿啊,你可别忘了给娘沏蜂水儿喝,你可得提防红玉的纠… wWW.iGeXs.cOm
上一章   钟鼓楼   下一章 ( → )
欢迎光临哀歌小说网阅读免费小说《钟鼓楼》,我们为您提供钟鼓楼完本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还有更多类似钟鼓楼小说在线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