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小说网提供钟鼓楼免费阅读全文
哀歌小说网
哀歌小说网 总裁小说 同人小说 推理小说 重生小说 网游小说 军事小说 经典名著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都市小说
小说阅读榜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灵异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小说 耽美小说 历史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综合其它
全本的小说 妙手神织 魔刀丽影 魔鬼老师 女神诡计 舂染绣塌 离婚女人 母亲淑媛 奶孙乱情 梦慾无间 若凄清美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哀歌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钟鼓楼  作者:刘心武 书号:42146  时间:2017/9/26  字数:6204 
上一章   ‮长站站报情术技‬    下一章 ( → )
一位不爱搭理人的技术情报站站长

  中国的社会习俗,起码直到1982年年底,还并不把未经预约地到家里拜访,视为缺乏礼貌。拜访者既往往不以为失当,被拜访者也常常不以为奇怪。当然,这是仅就社会心理的平均状态而言。细加考察,则似乎又与文化水平的高低有关。在农村,农民之间互相串门,是连敲门一类的程序都无须有的,拿脚就可以往门里迈,进屋不用让,不但可以就座,还可上炕。在工人之间,倘是近邻,敲门一类的讲究也可以免去,但一声呼唤却不可少,倘是远造,则势必敲门,但可以敲得“梆梆梆”山响,不必那么文质彬彬地轻叩。一到干部,特别是知识分子,敲门这一环节便不能含糊了,敲得急了、重了,主人会感到不快,敲得小了、轻了,里面没有反应时,下一步如何敲,客人不由得要加以节制——一般是由轻渐重、由短而渐长(1983年后,门铃开始渐次出现,到1984年,电子音乐门铃渐趋流行,不过按门铃的心情,与敲门无异)。主方听见了敲门声或门铃声,开门前往往还要问:“谁呀?”“哪一位呀?”(1982年以前,门镜——即可由里望外而不能由外望里的“窥视镜”尚未普及,装上的,多为外国货——或自己有出国机会时,从海外带回,或托亲友从海外购来;1983年初始有从日本进口的门镜,约10元一只;有了门镜后,问话自然可以取消。)开门时,也往往先开一,看清楚了,才让进来,倘来客是找这家的另一个人,而另一人并不在,则往往申明完“出去了”或“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便将门关闭——偶或也客气一句:“不进来坐坐吗?”但客人一看那眼神、表情便都知趣,必答曰:“不啦,不啦。”

  随着北京四合院的逐步消亡、居民楼的大量涌现,表面上看,人们的居住空间挨得紧密了,但人们的自然联系也随之淡化,邻居之间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趋势。客人来造访时,那一扇紧闭的单元门,便缺乏杂居的四合院院门的那种随和感,而显得冰冷无情。

  且说正当薛家婚宴达到觥筹错的高时,他们那个院的院门前,来了个中年男子。他眼看就要往门里迈步了,却又回了脚去,接着,他便在院门外徘徊起来。看见有人骑车过来了,他生怕别人看出他的窘态,遂装作不过是偶然路过那里的样子,徐徐朝胡同另一边走去,但走了一段,却又折了回来…

  此人五短身材,其貌不扬,但衣衫整洁,戴一顶蓝呢鸭舌帽,一望而知,是个知识分子。

  他叫庞其杉,是院里张奇林所领导的那个局所属技术情报站的新任站长。为了确定庞其杉是否适宜担任这个职务,前些时张奇林他们局组有过一次很烈的争论。

  庞其杉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今年42岁。他一毕业就分配到这个系统从事技术情报工作。他专业外语水平颇高,工作也一贯认真负责,又正当精力最充沛的壮年期,提拔他为技术情报站站长,本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但他这人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单位里有一种普遍的反映,说他不爱搭理人。比如,人家在楼道里、甬路上跟他“狭路相逢”他老远就把眼皮顺下去,及至临近了,不管人家跟他打没打招呼,他竟含含糊糊地低着头跟人家错肩而去;又比如,局里召开某种会议,他去得略早,坐在了那里,别人后去了,坐在他旁边,会议还没开始,按说可以随便聊聊,他却绝不主动同人搭话,别人和他谈话,他只是有问必答而已,显得非常冷淡。因此,他在单位里毫无人望可言,甚至传达室的工友也讨厌他——他在取信时总是默默而进,取完信又默默而出,难得出一点笑容。因为他不爱搭理人,有人判定他狂妄自大,有人认为他清高过头,总之是思想意识方面存在问题。他早在1963年就向支部递过入申请书,自然支部从未考虑过发展他的问题。没想到到了1982年,新调整好的局领导班子作出的首批决定之一,便是提拔庞其杉为情报站站长。情报站一共11个人,只有3个员——一位是体弱多病的秦大姐,解放初期的大学毕业生,只懂俄语;另外两位都还不到30岁,一个是当“工农兵学员”时入的,一个是参军时入的,他们的外语水平都比较差,老实说,干这个技术情报工作原比较勉强——总不能单因为他们是员,就提拔他们当站长吧?由于情报站员一贯少,所以向来是同其他科室的员合组一个支部,新的局委酝酿技术情报站新站长人选时,支部里争论也很烈,有的支委提出这样的问题:“提庞其杉当站长,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久也得把他发展进来呢?他够条件吗?”秦大姐倒总为他辩护:“庞其杉多年来一直还是有入要求的,过去我们帮助他不够,今后可以改进我们的工作嘛——就算他还不够入的条件,他担任情报站站长还是合适的。我50出头了,身体又不好,又只懂得俄文,局限比较大。庞其杉不仅英文很好,法文、德文方面的资料也能处理,他这些年看的原版书很多,对我们这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趋向有鸟瞰能力。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应当把他推到站长的岗位上去。”当局组听到不少尖锐的反对意见,张奇林也犹豫不决时,他找秦大姐长谈了一次。两人冷静地分析庞其杉的问题,他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秦大姐沉地说:“情报站的人员调进调出,大,自组建后一直没挪动的,仔细想来也就是我和庞其杉两人。据我多年的观察,庞其杉的这种性格,的确有他那知识分子家庭给他打下的烙印——反正我凭知识吃饭,用不着为什么人折,所以清高、孤傲;此外,也有他个人生活道路上一些遭遇的因素,比如,我恍惚听说他在大学时有过一次失恋,痛苦得险些自杀。这些人生的变故可能也促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冷化。可是,有一个情况我必须向您指出:庞其杉一旦同你相了,他也会变得非常活泼健谈,而且使你出乎意料地感到他非常坦率、非常热心…打个比方说,他好比是一块硬糖,扔到一个水杯里以后,他不会马上溶化,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向最靠近他的一些地方,飘散出他的甜味…这个比方不那么准确,但很能说明问题:他的可溶未必很小,但他的溶解过程却只能是缓慢的、渐进的。除了这种理智的分析,我有时对他的性格还有一种朴素的感的认识——那很简单,就是我觉得他之所以不爱搭理人,特别是不爱搭理刚刚调进我们情报站的人,不爱搭理外科室的人,不爱搭理不相的人,只不过是他感到特别不好意思罢了…从心理学角度上看,是不是有那么一种人——他们未必有多么深刻的道德品质上的原因,而仅仅是出于一种无法排遣的羞涩,从而不能同周围的人融洽相处?”张奇林后来把秦大姐这番话介绍给了组的其他同志,反应是摇头、哂笑和漠然。弄得张奇林也疑惑起来:能像秦大姐那么去分析一个干部吗?…

  张奇林的女儿张秀藻,有时会在全家看电视剧时,忽然问张奇林:“爸爸,在你们委里头,你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呢?”——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奇怪,因为在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电视剧里,几乎照例总有那么两、三种类型化的干部——除了“改革派”和“保守派”往往还少不了“糊涂派”(或叫“和稀泥派”)。张奇林遇到这类问题,往往总是微微一笑,所答非所问地说:“没那么简单啊。”是的,生活本身并不像某些电视剧表现得那么简单。不过张奇林并不想批评任何一部电视剧,他也几乎从未完整地看过一部电视剧。他倒想看,但他没有那个时间——即使回到了家中,难得暂时地坐到电视机前,也难免不是电话便是人来,把他又引回到繁忙的工作中去。

  关于庞其杉是否适宜提拔为技术情报站站长的争论,新委的成员们恰恰是出于改革心切,才决定加倍重视技术情报站的工作,才为站长人选的问题展开了那么烈的争论。这场争论直到10月份才宣告结束,庞其杉的任命终于被确定下来。

  任命宣布以后,出现了微妙的情况:情报站内部的反映——无论持赞同还是持保留态度——倒都并不强烈,而局里的其他部门,又尤其是一些员同志,却普遍认为这是局里的新领导班子择人不善,他们甚至在机关食堂里吃饭时也议论这件事说:“看吧,情报站这下非套不行!”可是一个来月过去了,情报站却不但没有出现混乱,反而比以往更能发挥作用。在一次全局大会上,由情报站向大家介绍国外科技发展最新趋向,庞其杉作为一个“穿针引线”的主持者,先致开场白,又在每一位情报站同志介绍情况前后作引入与过渡的发言,最后再作总结发言,使一些颇为深奥、新奇的信息,舒舒服服、清清楚楚地输入到大家的脑中。散场后,一些原来对庞其杉持有不良印象的人,开始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他也不是总那么死眉瞪眼…”

  可庞其杉在走廊上遇见了人,仍旧不能主动打招呼。就在前几天,在走廊上远远看见了张奇林,张奇林刚想主动招呼他,他呢,却突然拐进厕所里去了——显然,他不但改不了不爱搭理人的毛病,而且,也依然害怕别人仅仅出于礼貌来搭理他。

  现在,他出现在了张奇林所住的院子门外。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古怪。他已这么大个人了,为什么还不能战胜那连他自己也憎恶的、莫名其妙的羞涩感?正是为了跟自己这种深蒂固的羞涩感搏斗,这天早上他才故意从家里骑车到机关去,故意钻进传达室里去取信,并且满心满意想用一个微笑、一句随和的话,使传达室的祁大爷多少改变一点对他的固有印象。但祁大爷受够了他的冷淡,怎知他今天内心里的省悟?见他进去了,连眼皮也不他一下,管自去干别的,他只好仍旧默默地把自己的信取走,又默默地出得屋去…在他上楼去情报站时(他也确实需要到情报站取一本外文小册子),在楼梯上面遇上了行政处处长老傅。老傅主动同他打了个招呼,他先是习惯性地把眼光一挪,随即,他痛恨自己的劣难移,又拼足力气将眼光运回到老傅身上,老傅这时已同他错肩,内心里已经浮起了“这个庞其杉呀,真是没治…”的想法,庞其杉却终于从口中呐出了“老傅!”的招呼,并且更直望着老傅的脸说:“您、您星期天还来、来…”老傅倒被庞其杉的这种“反常”状态弄得吃了一惊,略一定神,遂对他说:“我有事呀!今天张局长不是出国吗?我要送他去机场。原来今天一早就出发的,现在改成下午两点到他家去接他了。我再落实一下小车和司机的事。你怎么也来啦?”庞其杉心头这才松弛一点,涨红了脸说:“我、我来取本书。”要不是老傅知道他性格古怪,见了他那表情,非以为是遇上了贼不可。庞其杉为了进一步同自己的羞涩搏斗,便有意又同老傅攀谈了几句。他才知道张奇林这回要去一个月左右,第一站先到西德,然后到法国,再到美国,最后经香港回到北京。

  庞其杉从办公室里取出了那本小册子,慢慢往楼下走的时候,心中忽然跳出了一个念头,觉得自己应当赶快去找一趟张奇林——趁他还没有前往机场的时候。他自己也说不清,那必要究竟是在于他将提出的一项请求,还是在于他对自己性格弱点进行一次强攻。

  庞其杉骑车到了鼓楼附近,把车存在了鼓楼前路西的百货商场门口。他进到商场,一顿瞎转,为的是稳定自己的情绪,鼓足去拜访张奇林的决心。他偶然从商场的一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不愧疚、自卑得无以复加。他想:如果我是一个女,或者是一个瘦弱、纤秀型的男子,那么,我的这种羞涩症也许还能让别人理解,并且自己内心也不至于这样痛苦;可是,我却有着这样一个躯壳:矮的身材,微凸的肚子,脸上——怎么说呢?按最冷静、最客观的描述,也只能称为“块块横”是的,一点也不错,尤其眼下的那两块,甚至可以取下来,当做文学家笔下的“横”标本,而存入“文学博物馆”一类的地方;谁能理解,谁能相信呢?——这么一个笨的躯壳中,竟依附着如此羞赧的一个灵魂!…他在一阵战栗中离开了那面镜子,只觉得身上阵阵发冷。他想到就在前两天,当他在走廊上远远看到张奇林时,还身不由己地一下子拐进了厕所,可是在厕所里他又劈面遇上了另一位同志,人家已往外走,似乎向他点了点头,他呢,惶惑中照例把头一低,擦身而过,往里而去了…

  “这是一种病态。”他对自己下判断说“这就是病。”可是至少在他们局的合同医院里,并没有治疗他这病症的部门。他曾从外文书刊中查找过有关的资料,用以同自己对比衡量,但那除了增添烦恼,并无什么好处——心理症状这个东西,似乎最难以自疗,而必须求助于真正有水平的心理医师的耐心排解,方能消除。说来也怪,他这种病态的羞赧心理,一到家中,一迈进门槛之内,便不复发作,同爱人,同孩子,同来访的至亲好友,他有说有笑,甚至还很有几分幽默;但一走出家门,特别是一来到半生不的人们中间,总不免“故态复萌”…

  当秦大姐先有意透给他、随即张奇林在机关找他当面说明,他将被任命为技术情报站站长时,他主要是什么心情呢?谁也猜不透——大吃一惊?受宠若惊?无动于衷?惶惑不安?都不是!他在心里对自己说:“的的确确,我最合适。我知道该怎么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该给我这种支配权。我能使我们这个情报站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世界上有关的最新信息,并且及时地加以分析整理,提供给上面用以决策。我能。”他的确能。当他在站里布置任务、指导年轻同志、检查大家工作、组织资料分析、审阅情报资料清样时,他并不羞涩;然而一离开具体的业务,进入到一般的人与人交往活动中,他便手足无措了。人们对此并不能予以谅解,因此反过来影响着他对站内同志的业务领导,以及同局里其他部门的协调;他感受到了,所以他决心矫正自己性格上的畸态,然而,难。

  他出了百货商场,在存车处旁边发了一会儿愣,决定就把自行车存在那里,徒步走到张奇林家去。他是担任站长以后,才知道张奇林家庭住址的。他给张奇林往家里发过一封信,提出关于增加情报站编制的问题,张奇林曾大感惊异——不是他那封信的内容,而是他写信的举动。因为,情报站和张奇林的办公室就在同一座楼中,他完全可以去找张奇林面谈,并且,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中,张奇林都有电话,他也无妨打个电话,可是他不,他写信。庞其杉就是这么个人,他宁愿写信,而尽量避免面谈,甚至避免打电话——他那大学时期的爱情悲剧,至少从表面现象上看,便是由他这种令人难以理喻的古怪行为造成的。

  但是今天庞其杉决定同自己的病态心理搏斗。他知难而进。他终于走到了张奇林家的院门前。那院门旁停着一辆三轮摩托车。这算什么心理反应?仅仅那么一辆并无生命的三轮摩托车,便使他突然又羞涩起来——他想,这里面毕竟有着与自己完全陌生的生活,他能进去而不显得古怪吗?而且,他闻到了一股浓烈的烹调气息——他下意识地看看手表,啊,已经十一点多,既未经预约,又临近午饭时间,他这样闯到张奇林面前,岂不是太突兀、太失礼吗?

  他都要迈进门去了,又退了出来;他在门口、在胡同中,徘徊了一阵。他看见一个健壮的汉子,从那院门里突然走了出来,不知为什么,显得怒气冲冲,步子踏得很重,‮腿双‬倒换得很快地从他身边掠了过去。那是院里澹台智珠的丈夫李铠。庞其杉自然不认识他。可是李铠的出现和远去,却使庞其杉一下子松弛了下来。显然,人们到处生活,到处的人们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喜、怒、哀、乐,心理上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又何尝是自己一人呢?原不必那样自怨自艾。他这才又鼓起勇气朝院门走去。他这才发现院门两边贴着字,而且院门前地下布满鞭炮的纸屑。迈进大门以后,他的心一下子沉静无比——他想:我来找老张原是有重要的事啊,的的确确,那件事是重要的,非常重要。 Www.IgExS.CoM
上一章   钟鼓楼   下一章 ( → )
欢迎光临哀歌小说网阅读免费小说《钟鼓楼》,我们为您提供钟鼓楼完本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还有更多类似钟鼓楼小说在线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