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小说网提供上流人物免费阅读全文
哀歌小说网
哀歌小说网 总裁小说 同人小说 推理小说 重生小说 网游小说 军事小说 经典名著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都市小说
小说阅读榜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灵异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小说 耽美小说 历史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综合其它
全本的小说 妙手神织 魔刀丽影 魔鬼老师 女神诡计 舂染绣塌 离婚女人 母亲淑媛 奶孙乱情 梦慾无间 若凄清美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哀歌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上流人物  作者:李佩甫 书号:49755  时间:2020/2/13  字数:22187 
上一章   ‮)1( 次一家回未从,斗奋年八续连 章五第‬    下一章 ( → )
谁家的喜鹊叫了

  那是“上梁”的日子。

  一挂重鞭响过之后,老姑夫家翻盖的新房就算是落成了。

  这些天,累是累了一点,但一家人都喜滋滋的。虽说是旧房翻新,却也“里生外”那土坯房的外层已换成了砖的,是红砖。房顶呢,准备的是“金镶玉”;那是一半的麦草,一半的小瓦呀,好歹也算是起了“龙脊”的。翻盖房子时,村里前来帮工的人很多,也都是自愿来的,这对单门独户的冯家来说,已算是天大的体面了。

  自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刘汉香的功劳。修房盖屋不是简单的事情,这说明,一个女人终于把一个家撑起来了。

  偏晌午的时候,老姑夫正在给匠人们散烟呢。烟是本县生产的“杏花牌”一七一包,这对一般的人家来说,也说得过去。梁已放了正位“龙脊”已坐稳,剩下的只是些碎活了。他把烟一支支扔过去,笑着说:“爷们,歇会儿,都歇会儿。”匠人们接了烟,趁着休息的时候,给老姑夫开些咸咸淡淡的玩笑。这些日子,老姑夫大约是喜昏了头,不时会弄出些小差错。比如,让他送钉子的时候,他递的是斧头,让他递把瓦刀,他偏又送的是泥抹…于是就不断地有匠人取笑他:“老姑夫,你听,你听,喜鹊叫了!”他瞪瞪地四下望去,说“喜鹊?”匠人就说:“可不,喜鹊。吧,很吧。是给儿子娶媳妇呢,还是想给自己娶呢?!”老姑夫慌忙朝灶屋里看了一眼,说:“别。别。”

  “轰!”众人都笑了,大笑。

  可笑着笑着,蓦地,人们就不笑了,那笑散得很净。这是因为院子里进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后边还跟了一群人!

  ——支书来了。

  论说,支书来了也没什么,如今不是已经“亲戚”了吗?可支书的脸色却一点也不“亲戚”那脸是紫的,是涨出来的黑紫!那脸看上去黑麻麻、苦艾艾的,就像是刚刚撒上了一层炒热的芝麻,或者说是让人踩了一脚的紫茄子!他进得院来,浑身颤着,很突兀的,竟然下泪了!支书刘国豆站在那里,满眼都是泪水…顷刻间,他破口大骂,他像狼嗥一样地高声骂道:“那良心都让狗吃了?!那是人吗?屙的是人屎吗?!干的是人事吗?!——猪!——狗!——王八!”

  院子静了,那骂声徜徉在秋日那温煦的阳光里,就像是兜头泼下的一泡狗,淋淋漓漓、哈哈辣辣地打洒在人们的脸上!有那么一会儿工夫,人们懵懵怔怔地望着他,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情。叫人想不到的是,支书也会下泪,这是从未看见过的…可是,分明的,那眼里汪着的是恨。那恨是切齿的、是透了骨的!

  有一刻,老姑夫磨磨地走上前去,赔着笑脸说:“国豆,你…这,这是咋啦?是娃们又惹你生气了?”

  国豆冷冷地哼了一声,一脸麻坑炸着点点黑火,那牙咬得嘣嘣响,看都不看他一眼,只是重重地朝地上“呸”了一口,而后,他大声对众人说:“今天,我刘国豆不要脸了!我这脸也不是脸了,是破鞋底!是烂席片!是他娘的臭裹脚!是那千人踩、万人跺的螃蟹窝!…”就这么说着,他长叹一声,摇了摇头,一字一顿地说:“事已至此,不说了,啥也不说了…砸!给我砸!”

  一语未了,刘家的人就齐伙伙地拥上来了…

  这当儿,正在灶屋里做饭的刘汉香疾步抢上前来,当院一站,说:“慢着。”而后,她转过身去,对气疯了的刘国豆说:“爸,你还讲理不讲理了?这院盖房碍你的啥事了?你凭啥要砸?!谁敢砸?!”

  看见女儿,国豆两眼一闭,紧着又叹了一声,顷刻间扑噜噜热泪长…他说:“闺女呀,你还在鼓里蒙着哪,人家早把你晾在干地里了,我的傻闺女呀!你上当了呀!人家是黑了心哪!人家…不要咱了呀!”

  刘汉香的脸“刷”一下就白了,可她仍在那儿站着,轻声说:“爸,你,咋说这话?说谁哪?——我不信。”

  刘国豆跺着脚说:“闺女,我的傻闺女呀,事已至此,我也不瞒你了。那姓冯的小子,那王八蛋,那忘恩负义、猪狗不如的东西,如今是提了营,当了官了!人家热热闹闹地娶了个城里的姑娘,他他他…婚都结罢了呀!”

  顷刻间,刘汉香觉得天旋地转!她身子摇了摇,仍固执地说:“我不信。爸,你听谁说的?我不信。”

  这时候,大白桃拨开人群,从后面扑过来,哭着说:“我可怜的闺女呀!你爸他都打听清楚了,真真白白呀!这是他战友亲口说的,人家才转业,人家现在是咱县武装部的干事。人家说,事已经办过了,这还能有假吗?!上天要是有眼,下个炸雷吧!…”

  不料,刘汉香怔了一会儿,却突兀地笑了,她惨然地一笑,说:“看来,是真的了?”

  大白桃哭着说:“…真真白白!”

  此时此刻,只听房顶上“咕咚”一声,有人把手里的瓦刀摔了!紧接着,又听领头的匠人老槐气呼呼地说:“收工,不干了!”于是,呼啦啦的,匠人们全都从房上撤下来了。

  可是,刘汉香却上前一步,抓住了刘国豆的手,颤颤地说:“爸,闺女丢了你的脸了。我问一句,还要闺女吗?”

  刘国豆泪眼模糊,紧着长叹一声,说:“要。闺女啥时候都是我闺女。”

  默默地,刘汉香眼里有了泪。那泪含在眶里,盈盈满满地转着,却没有掉下来。她紧抓着父亲的手,轻声说:“爸呀,断就断吧…人家要是执意不愿,就算了。我不生气,你…也别生气。”

  刘国豆的头摇得像披狗一样,那牙咬了再咬,恨不得立时把牙碎了!他说:“香呀,香,这口血——老难咽哪!”

  秃噜一下,刘汉香脸上挂着两行冷泪,她说:“咽了吧,爸。你要是还要闺女,就咽了。”

  就这么说着,刘国豆突然抓住了闺女的手,往众人面前一举,说:“看看这双手,要是有良心,看看这双手吧!…”

  是啊,那手已不像是姑娘的手了,那手已变了形了,那手上有血泡、有一层层的老茧,那手,如今还着块破布呢…那就是一天天、一年年磨损的记录!

  刘汉香两眼木呆呆地扫过整个院子,那一处一处啊,都留有她的印痕…刘汉香叹了一声,艰难地说:“爸呀,别砸。你要是砸了,那是砸你闺女的心哪!这个家,置起来不容易。咱既然没有做过亏心事,你就让我善始善终吧。”

  返过身来,刘汉香又抓住了匠人老槐的手,说:“槐伯,坯,是我张罗着的。房,是我张罗着盖的。这也算是我在冯家这些年来的一个见证。你老…就成全我吧。别走,求你了。”

  一时,众人都默默的,众人脸上都像是下了霜!

  这是多大的打击呀!本是喜哈哈的,突然就…刘汉香的心都要碎了,她的脸惨白惨白。可她仍笑着对众人说:“面都下锅了,还让豆腐嫂特意磨了一盘好豆腐,还是…把豆腐吃了吧!”

  阳光很好,阳光就像是发面蒸出来的热馍头,暄暄的,柔柔和和的。抬头看去,房顶上“龙脊”已立起来了,东边的“龙头”已经扣好;西边的“龙头”也已装上…“龙脊”上还着三面小旗,小旗在微风中猎猎地飘动着,可人心很凉。院子里,人们都默默地站着,该说些什么呢?还能说什么呢?!

  “扑通”一声,老姑夫跪下了,就在当院里跪着!他伸出两只手来,左右开弓,一下一下地扇自己的脸…那巴掌重重地打在脸上,发出一种“扑嗒、扑嗒”的声响,打得他自己满嘴血!

  没有谁动,也没有谁说一句话…

  刘汉香长叹一声,上前一步,抓住了他的手,说:“爹,这不怪你。你别这样,起来吧…房,咱还要盖呢。”

  老姑夫跪在那里,嘴哆哆嗦嗦地说:“作孽呀,这是作孽!…这事,要是真的,那畜生,要是真做下了这等伤天害理的勾当,我…无话可说。你们扒我的房,砸我的锅,任凭老少爷儿们处置!要是还有个…转换头儿。爷儿们哪,我这就派人进城找他去,是死是活,把那娃子弄回来。当面锣对面鼓,给我说个究竟,也给老少爷儿们有个代!”

  仍然没有人说话,人们的眼就像是锥子、是绳套、是火药罐…

  终于,支书刘国豆说话了,刘国豆说:“…好,也好。虽说覆水难收,嗨,到了这一步了,仁至义尽吧。老姑夫,我给你三天的时间。三天以内,你那当了官的儿就还是官。三天之后…”刘国豆狞笑了一声,咬牙切齿地说:“我这一罐热血,可就摔上了!他那军装,咋穿上的,我咋给他扒下来!他纵有天的本事,我还让他回土里刨食…不知你信还是不信?!”

  光亮亮的,可人们心里很寒,很寒哪。

  接着,刘国豆又说了一个字:“走!”说完,他带着人走了。

  院子里静了一会儿,匠人老槐默默地往手上吐了一口唾沫,重又上了房,他站在房角的架子上,高声对徒弟们说:“干活!活要做好,做细…不过,一口水都不能喝!”他的意思很明白,饭不吃,活要做。他要叫人看看,什么叫仁义!

  徒弟们也都跟着齐刷刷地上房了,活做得很紧,很细,那是憋着一口气做的…场面上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热闹,话极少,吐出的也是一字半字,像炮捻似的,有股子火药味:“泥!”“瓦!”“灰!”…

  在众人面前,刘汉香表现出了超常的刚强!她的脸虽然白煞煞的,但没有人能够看透她的内心,此时此刻,谁也不知道她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只见她执拗地甚至是武断地把老姑夫从地上拉了起来。老姑夫仍在地上跪着,他像一堆泥似的瘫在地上,死活就是不起来…有那么一刻,两人僵持着,可刘汉香还是把他拽起来了。她说:“爹,别让人看笑话了,咱是盖房呢。你要是再不起来,我就跪下了。”

  而后,她仍像往常那样指挥着蛋儿们,该上泥的时候上泥,该递麦草的时候递草,该拾掇的时候拾掇…她就像走马灯似的屋里屋外地忙活着,不给自己留一分钟的空闲。她甚至知道人们都在偷眼看她呢。这时候,她不能倒下去。在这种时刻,她就这样一血一血地着,着。

  门外,男男女女的,不断地有人走进来,借口拿一点什么,或是送一点什么…可她知道,那都是来看她的,看她的脸色,猜她的心思,看她究竟怎么样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顷刻间,人们都知道了她的事情…是的,人们同情她,人们的眼神仿佛在说:香啊,你哭吧,你大哭一场!那样,心里或许会好受些。

  可是,她没有哭,她就是不哭。

  一直忙到夕的时候,该忙的全都忙完了,体体面面地送走了匠人,搬搬挪挪、里里外外也都拾掇了一遍…这时候,只见刘汉香站在空空的院子里,神色怔怔地望着天空,突兀地说了一句:“谁家的喜鹊叫了?”

  紧接着,一口热血从她嘴里了出来!…

  蛋儿们“哇”一声扑了上去,齐声叫着:

  “嫂啊,嫂!——”

  城里没有星星

  刘汉香一躺倒,冯家的天就塌了。

  …那唾沫像海一样,淹人哪!

  于是,冯家那四个蛋儿,慌慌张张的,坐上火车,奔他们的大哥去了。

  走的时候,老姑夫吩咐说,见了面,你们就问他,还要家不要了?他要是耍子,你们就跪他!…还说,带上绳,捆也要把他狗的捆回来!

  蛋儿们是第一次出远门,下了火车,那眼就不够使了,车站上熙熙攘攘的,有很多颜色,尤其是饭馆里那香味,勾魂哪!于是,你说往东,我说往西,谁也没来过这么大的城市,就瞪瞪地四下闯,走了一个电杆又一个电杆,走了一头的汗,却又了方向…就说,老天,地方这么大,上哪儿找去呢?

  老五说,信封呢?信封上有地址,问吧。

  就这样,东摸西摸的,问来问去,等找到军区大门口的时候,已是午后了。四个后生,怯怯地凑在门旁,私语了一阵,刚壮好胆子要进,可哨兵却不让进,哨兵小旗一挥,说:“站住!”老五就带着哭腔说:“找俺哥呢。俺来找俺哥呢。”哨兵很严肃地问:“你哥,你哥叫什么?”老五溜了一下鼻子,说:“钢蛋——”话没说完,老二在后边捅了他一下,他就忙改口说“冯家昌。俺哥叫冯家昌,他…”哨兵听了,说:“冯家昌?”兄弟四个一齐说:“冯家昌。”于是,哨兵就说:“站一边等着吧。”说完,就扭身进那小亭子里去了。老五悄声说:“乖乖,那里边有电钮,他一按,里头就知道了!”

  四兄弟站在门旁,偷眼再看,那大门很“政府”啊。

  于是就等。等啊等,等了大约有一顿饭的工夫,直等得喉咙里冒烟的时候,才看见有一个军人从里边走出来了…远远望去,那操场真叫大呀,院子真叫深哪,门是一进一进的,路也真叫长啊。那军人,胳膊一甩一甩地走着,看着不大像是哥。待走得再近些,他们才看清,那是哥,那就是哥咧!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威风过,哥昂首,一钢一钢地走着,这可是“四个兜”的哥呀。哥的肩膀上还有星呢,一杠、两杠。两杠啊,啧啧!还有银豆哪。当哥走到大门口的时候,哨兵双脚一并,忽地就“立正”了,哨兵“啪”一下给哥敬了个礼,哥也只是晃了一下手…谁也想不到,哥一出面就把他们给镇住了,那已经不是哥了,那是官。

  哥站在大门口,看着他们弟兄四个,哥的眼很“官”…哥一准是看见了他们束在里的绳,可那绳这会儿却软塌塌的,只剩下寒碜了。见了面他们才知道,其实,他们一直是怵着大哥的。他们怕他,从小就怕。哥的眼在他们身上“官”了一番,看了这个,又看那个,而后缓缓地吐出了三个字:“——先吃饭。”

  在这里,哥一句话就把他们俘虏了。哥这一句话住了他们心里的千言万语!本是十万火急,本是兴师问罪…可真到了见面的时候,这四个蛋儿,却一个个蔫样的,只好跟着走了。

  这顿饭吃得很闷。早已过了午了,哥二话不说,把他们领到了军区外边的一个饭馆里。那是一个很干净的饭馆,有桌有椅,那椅还是带靠背的,坐的时候,股底下一软…哥点了四个菜,八碗大米饭。那菜油汪汪的,有…那个香啊,直冲鼻子!这时候,弟兄四个,饿是早就饿了,可一个个脸上愁惨惨的,谁也不拿筷子,也不说话。只有那老五,老五也仅只是打了个嚏、溜了一下鼻子…哥看了看他们,伸手一指,说:“吃吧。”这当儿,老二看了哥一眼,觉得该说点什么了。来前,爹是有话的,再说,家里那么一个情况,不说行吗?!于是,老二鼓足了勇气,说:“哥,家里…”可是,哥却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哥目光一凛,说:“先吃!”接着,哥语气缓了一下,又说:“吃吧,都饿了,吃了再说。”

  ——就吃。一个个闪着头吃。桌上,只见筷子飞动,你一叼,我一叼,那大块子肥肥的,汪着油水,出溜出溜,滑;那米搅了菜,吃得满嘴油…弟兄四个,从来没吃过大米饭,就觉得很香,香得腌人,那香先先地就把肠胃给收买了!吃着吃着,老五快快地扒光了一碗,四下看了看,说:“哥,有馍吗?”哥瞥了老五一眼,朝着服务员说:“再来四碗米饭。”这时候,老四突然下泪了,老四低低地勾着头,用泪水拌着米饭,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老四觉得自己很无

  …那个时刻终于来到了。

  饭后,已是半下午了,哥把他们带到了军区的一个招待所里。进了那个招待所的门,就有一个军人上前热情地说:“冯参谋,你怎么来了?”哥就说:“有房间吗,给开一个,我弟弟来了。”那人说:“冯参谋来了,还能没有?”立时就朝里吩咐说:“开一个单间。”于是就开了一个房间…进了屋,哥把门“啪”地一关,接着又快步走到窗前,一一拉上了窗帘。而后,他坐在上,双手抱着膀子,直直地望着他的四个兄弟:

  “——说吧。”

  四个蛋儿,真到了开口的时候,竟有些难以张嘴。就那么闷了一会儿,他们还是说了:说了家里的状况,说了这些年“嫂子”做下的一切一切…你一嘴,我一嘴,诉说那日子的艰辛。说着说着,他们全都哭了,泪如雨下!弟们说,哥呀,人心都是长的,也不是蚂蚱泥摔的,也不是兔子屎辫的,人得有良心哪!家里可是全凭“嫂子”呢,那“嫂子”是一百层的好嫂子,论长相,论人品,论情,论能力,方圆百里也是难找的呀!

  …

  哥坐在那里,只默默地听着,一句话也不说。而后他就开始抽烟,他从兜里掏出烟来,默默地点上,默默地着,一支接一支,一支接一支…哥的脸罩在一片烟雾里,什么也看不出来。几年不见,哥显得很陌生。

  老二说:“哥,你说句话吧。”

  老三说:“哥呀,一村都是唾沫呀!”

  老四说:“哥呀,嫂子好人哪。咱咋能这样呢?”

  老五说:“哥,你是出来了,俺可咋办呢?”

  哥已到第十九支烟了,可他还是不说话。哥沉沉稳稳地坐在那里,脸不也不晴,就像是庙里的泥胎一样,一字不吐…哥真是坐得住啊!

  说也说了,哭也哭了,求也求了,怎么办呢?——于是,按爹的吩咐,跪吧。他们就跪下了。

  老二、老三、老四、老五,齐刷刷地跪在了哥的面前…老二犟些,老二直杠杠地说:“哥,你请个假吧。家里都成麻了,爹都快急疯了!无论如何你得回去一趟。是长是圆,得有个代!”

  这时候,哥的身子动了一下,哥终于站起来了。哥站起身来,直直地从他们身边走了过去,进了那个有水池的“耳房”而后是一片“哗、哗”的水声…片刻,哥紧着带从里边走出来,哥站在他们身后,闷闷地说:“起来吧,吃饭。”接着,哥又说:“吃了饭再说。”说完,哥扭头就走。

  四个蛋儿,一下子就傻了。他们就那么愣愣地在地上跪着,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是起来好,还是继续跪…

  不料,哥走了几步,却又退回来了。他重新走进了那个“耳房”又是一片水声,接着,哥手里托着一个拧干了的巾走出来。哥来到了他们跟前,蹲下身子,挨个擦去了他们脸上的泪痕…最后,他拍了拍老五,干干脆脆地说:“走。”

  不知为什么,四个蛋儿,就这么软儿巴叽地站起身来,乖乖地跟着走。

  ——就接着吃。

  晚饭吃的是烩面,羊烩面,一人一大碗,热腾腾的,也多多,一层的辣子红油…连着吃了这么两顿,吃得肚子里满满的,连眼都醉了!而后,趁着夜,哥把他们四个带到了军区的大操场上。这时候,操场上空空的,没有一个人。月光下,就踩着影子走,来到了尽北边的一棵大杨树下。在那棵大杨树的阴影里,哥就地坐下了。哥坐在那里,‮腿双‬一盘,得就像是竖起来的案板,而后,哥沉着脸说:“脚上有铁了?”

  四个蛋儿,勾勾头,扬扬脸,你看我,我看你,就说:“…有铁了。”

  哥说:“脸呢?”

  这么问,四个蛋儿,都愣了…脸?!

  哥就说:“我出外这么多年,苦辣酸甜,也就不说了。有两条经验,现在告诉你们。出外行走,一是‘磨脸’,二是‘献心’。先别瞪眼,听我把话说完…”接下去,哥开始给他们上课了,哥说:“脸要‘磨’出来,心要‘献’出去,并非一之功。要发狠,穷人家的孩子,不发狠不行。我所说的发狠,是要你们‘狠’自己,并不是要你们‘狠’别人。我可以说,这么多年,我的脸已经‘磨’出来了。现在,你们谁上来试试?”

  四个蛋儿,都傻傻地看着他,心里说,哥这是干啥呢?

  哥平心静气地说:“连这点勇气都没有,你们还能干啥?上来,上来扇我——”

  四个蛋仍然呆怔怔地站着,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哥说:“看你们这点出息?有胆量的,就站出来,扇我。”

  老二倔,老二不服。于是,老二梗着脖子走上前来,硬硬地说:“哥,我这是替爹教训你呢。爹说了…”

  哥直直地看着他:“说得好。”

  老二迟疑了片刻,而后一闭眼,左右开弓“啪、啪、啪、啪!”一连扇了哥四个大耳刮子…老二心里有气,自然下手也重。

  可是,哥仍是地坐在那里,直杠杠的,‮腿双‬大盘,纹丝不动。哥说:“老二行,老二还行。老三,你呢?”

  老三很警惕,老三慢地说:“哥,是你让打的。”

  哥说:“不错。是我让打的。打吧,你是替爹行孝。”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老三找到了理由,也就敢下手了,他一连扇了八个耳光,打得手都麻了。

  哥说:“老三也行。老四,你呢?”

  老四站在那里,嘴里嚅嚅的,好半天说不出话来…终于,他哭着说:“哥呀,你还是回去一趟吧。求你了。”

  哥望着老四,好一会儿才说:“老四,我就担心你呀。这样吧,你如果下不了手,你就吐我。吐吧,你们不是说了,一村都是唾沫!”

  老四满脸都是泪,期期艾艾地说:“哥呀,非要这样吗?”

  哥就撇下了老四,看着老五,说:“老五,该你了。”

  老五狡猾,老五就看着哥,说:“哥,真要我打呀?”

  哥笑了,哥微微一笑,说:“我们老五是个大才。老五,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手小,力气也小…这样吧,你了鞋,用鞋底子扇。”

  老五说:“哥,我不是这意思。”

  哥说:“听话,我知道,老五最听话。”

  于是,老五一鞋底下去,哥脸上就出血了…那鞋底是“嫂子”用麻线纳的,很硬。况且,老五贪玩,整天在庄稼棵儿里跑来跑去的,鞋底子上扎的有蒺藜刺儿,那小刺儿在鞋底上扎了多了,就藏在鞋底的隙里。

  老五不由得“呀”了一声。

  哥从兜里掏出一个手绢,那手绢叠得方方正正的。哥拿着手绢在脸上擦了一下,感慨地说:“咱们弟兄五个,将来,老五是最精彩的呀。”

  哥又说:“我告诉你们,这不叫血,这叫脸锈。脸磨得多了,就有了锈了。出门在外,脸上得有锈。现在你们都坐下,听我说。”

  弟兄四个,一个个老老实实地坐下了。

  哥墨着脸,很严肃地说:“今天,你们已经替爹行孝了…我坦白地告诉你们,我的脸已经‘磨’出来了。我不要脸了。出外这些年,心都献了,我还要脸干什么。脸这东西,也就是个面子。我问你们,爹是个很要脸的人,他在村里那么多年,有过面子吗?我还要告诉你们,我之所以这样,是有原因的。娘死的时候,对我是有代的。娘临死之前,把你们托付给了我,对咱冯家,我是负有责任的。我的责任就是,把你们一个一个全都拉巴出来。无论多么难,无论是上天入地,我都要把你们拽出来…现在,我问你们,有不愿出来的没有?有谁不愿意出来?”

  四个蛋儿,心怦怦地跳着,没有一个人吭声…只有老四,鼻子哼了一下,似乎是想说一点什么,可他没有说。

  哥说:“告诉你们,我不会回去了。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离开那里,一个个成为城里人,这是我的当务之急,也是咱们冯家的大事。其他的,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当然,对她,咱们是欠了债的。我知道,欠债总是要还的,那就慢慢还吧…无论还多久,无论还多少年,都要还,等你们全都出来了,全都站住了,站稳了,咱们一块还。”最后,哥又说:“你们回去之后,给我捎句话。你们告诉她,让她放我们冯家一马。冯家将会记住她的大恩大德,一生一世都不会忘记…当然,你们还可以告诉她,如果,她非要我了这身军装,要我回去种地,那,我就回去。我等她一句话——不过,那样的话,咱就不欠她什么了,从此之后,也就恩断义绝了!”

  操场上静静的,月光晦晦的,人陷在一片蒙昧之中。四个蛋儿,突然觉得身上冷了,骨子里寒寒的…

  这时候,老四大喊一声,老四泪涟涟地说:“哥呀,咱…”

  哥立时就把他的话头截住了。哥果决地说:“不要再说了。什么也不要说了。我什么都知道。那骂名,我一人担着。我这是为了咱们冯家…”

  当天夜里,哥重又把他们送上了北去的火车。在“道理”上,哥终于把他们说服了。可是,在去车站的路上,他们全都默默的,一句话也不说,已经是无话可说了。

  要回去了,可他们心里都怯怯的。甚至都有点不想(也不敢)回去了。他们害怕那一村街的唾沫,是真害怕呀…他们很想给哥说一句,说他们不走了。可是,谁也开不了这个口。他们也曾偷眼去看哥,他们发现,哥说话的声音虽然不高,可一句一句,很“官”动不动就“你们”了。出来这么多年,哥的心磨硬了,哥的心是真硬啊!

  路上的街灯亮了,那街灯是橘的,是那种很暖人也很人的橘。放眼望去,那一条条大街就像是一条条纵横错的金色河,那是很容易让人失的河…在灯光里,那些城里人一个个金灿灿的,女人们也都的。老五突然说:“看那灯,净灯!一盏一盏一盏一盏…咦,城里没有星星?!”

  在站台上,哥再一次嘱咐说:要坚强,沉住气,别怕唾沫。

  老五说:哥呀,你可要把我们“弄”出来呀!

  一直等弟弟们上了火车后,冯家昌眼里才涌出了泪水。他心痛啊,没有人知道他的心有多痛!…只有他自己清楚,从此以后,他再也回不去了!

  一个牙印儿

  应该说,对刘汉香,他是有过多次承诺的。

  最早的,是一个牙印儿。那个牙印儿,刻骨铭心哪!

  就在冯家昌临走的那天晚上,月亮居然开花了!那时候,秋高气,大地一片清明“月亮花”一片一片地开在地上,把大自然的情义写得足足的。是啊,就在月亮开花的那一刻,他跟她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了河边的小树林。

  穿针引线的,仍然是馋嘴老五。这天的傍晚,老五得到了一大包螺丝糖!于是,他槖槖槖一趟,槖槖槖又一趟(时间一改再改:开初是冯家昌在县上还没有回来,他是穿着军装回来的…),终于在月亮开花的时刻,把两个人约到了小树林里。

  月亮是很难开花的。只有天气清的时候,且秋已伐过,大地上没有了气,冬季还尚未来临,地这么一旷,一展,天这么一高,一朗,月亮才有可能开花。“月亮花”是气候和季节的杰作——那是一幅幅水墨样的天籁之意。它就像是银儿做的墨书,花写的润致,淡淡,也水水。它一银一银、一染一染地渲在地上,漫出斑驳与灿烂,让人不忍去踩。

  在一片夜的光明里,刘汉香也成了月儿的剪影。她一身月白,银银、素素的,那目光幽幽的,写满了怅然。是呀,她的人儿就要走了,这一走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她恋恋地牵着他的一个指头,牵得紧,那心里只想生出牙来,把他小心地含住。

  在林子里,她说:“昌,你走过月亮吗?”

  他笑了笑,说:“走月亮?”

  她说:“走月亮。”

  他说:“怎么走?”

  她说“就这样。你跟着我,来呀,就这样…”他就跟着她走了,踩着银粉粉的“月亮花”走。“月亮花”是千姿百态的:有一钱儿一钱儿的,一牙儿一牙儿的,一蔓儿一蔓儿的,一虬一虬的;有蜂窝样的,鸟巢状的,瓣状的,蕊状的;有的一圆,有瘦瘦的一润,有曼妙的一舒,有苍劲的一卷…那真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刘汉香就这么牵着他,还一走一跳的。她跳,他也得跟着跳,就像孩子一样,傻呵呵的。

  这就是走月亮?平生第一次,他跟她走了一回月亮。

  在林子的中央,在清风朗月下,她忽然贴近他,细声说:“我想咬你。我想咬你一口。”他说:“咬吧。”她就说:“真的呀?我咬了?”他说:“你咬。”她再一次说:“我咬了,我可咬了。”他却不再说了,就立在那儿,静静地看着她…看得她不好意思了,就抬起头来,寻着话说:“天太亮了,天怎么这么亮啊?你看那星星,多。哪个是牛郎,哪个是织女?哪儿又是天河?你给我说说,你说说嘛。”这么说着,她趴在他的肩头上,又说:“我真不想让你走,我舍不得让你走…”他随口说:“那我就不走,不走啦。”说着,他笑了,不知怎么,他笑得很紧。她说:“真的吗?”他说:“真的。”她说:“你骗我。军装都穿上了,你还说不走?走就走吧,我不拦你。男人都是要干大事的,我知道不该拦你…”就这么说着车轱辘话儿,亲了又亲,抱了又抱,呢呢喃喃的,她说:“我得咬一口,我得咬个能让你记住我的地方。”而后,她看看这里,又摸摸那里,肩头上、背上、口,一处处都很珍惜的样子。忽然,她说:“我给你咬个‘表’吧?”他诧异地说:“表?”她说:“表。”说着,她捋开了他的袖口,小声解释说:“我就咬在手脖儿上,咬个你能看得见的地方…给你个‘表’。”他立时就明白了,说:“行。咬吧!”可这会儿,刘汉香却显得极为啰唆,她说:“你怕疼吗?你可不能怕疼。”他很大度地笑了,那笑里含着一点轻视。她就说:“你别笑我,你笑我干什么?人家想你嘛。人家要你记着。”于是,她贴在他的手腕上,先是轻轻地亲了一口,又亲了一口,说:“就这地方好,一捋袖子就看见了。”接着,她又说:“要是别人看见了,不会笑话你吧?…不打紧,袖子刚好盖住。你别让人看就是了。”往下,她就咬了,先是轻轻地,边咬边问:“疼吗,你疼吗?”他说:“蚂蚁样。”再下,那嘴就下得重了,牙在手腕上一紧一紧的,很狞。那疼也开始有了感觉,一齿一齿的…松了嘴,她就赶着问:“疼吗?”他说“不疼。”她又贴上去,说:“你忍住吧,就快了。我得咬得圆一些…”最后那一牙,倒真是疼了,都痛到骨头里去了!当刘汉香抬起头来的时候,满眼都是泪水。

  月亮开花的夜晚,苍穹是那样的明亮,大地上一片银白,就像是镀了光似的,一处一处都雪雪的。就连灰暗处也有花儿在绽放,那自然是影儿的花,墨墨斑斑,疏疏间间,诗动动、粉莹莹的。虫意儿们也在齐声鸣唱,这儿,那儿,有响儿,有应儿。恋恋的,话话儿的,绵绵的…这仿佛是秋爱的最后一搏,是难以放弃的不舍和恋意,是大获之后的宁静,更是一种无声的嘹亮!

  月光下,刘汉香牵着他的手看了又看,那“表”是半椭圆的,一齿一齿地痕着,月光下竟痕出了银银的青光!她心疼地从衣兜里掏出一方手帕来,说:“回头你包上,谁也别让看,我不让别人看…都沁出血来了。”而后,她伸出手来,捋了捋袖子,说:“你也给我咬一个。”

  他说:“别,太疼,别了。”

  她说:“不,你有了,我也得有。”

  他笑了,说:“你老说我‘狠’。我怕咬重了。”

  她说:“‘狠’就‘狠’吧。这一次,我要你‘狠’!咬吧,我不怕。”

  他说:“你可是支书的女儿…”

  她突然觉得十分委屈,一下子哭了,满脸都是泪,说:“你怎么还说这话?你老说这话…”

  他赶忙说:“好,好。我不说了。”

  这时,她手腕儿一伸,说:“那你咬,你给我咬一个。”

  他说:“别了,小孩家家的。”

  她固执地说:“那不行。‘表’是一对儿,‘表’得是一对儿!——你得给我留个记号。”

  他说:“你可别怕疼。”

  于是,他就咬了,他咬得很重,那牙在手脖儿上不由得“狞”了一下,她也跟着不由得“咝”了一声,没动…而后,他抬起头,看着她说:“好了。”

  她抬起手来,看了看腕上的“表”一个痕痕印印的“表”她轻轻地贴上去亲了一下,说:“还有玉米味呢。”

  此后,两人就那么静静地站着,相互间也就那么默默地相望着。看着看着,竟然生出了一点陌生…那是熟悉的陌生吗?他心里寒了一下,不敢再往下想了。

  天上一盘,光灿灿的一盘,那一盘辉及万物…她抬起头来,望着月儿,说:“你看,月老看着我们呢。咱们对对‘表’吧。”

  他也不知自己在想些什么,竟迟疑了一下,说:“表?”

  她大声说:“——表啊!”

  他低下头去“噢”了一声…笑了。

  于是。两人伸出手脖儿,她给他解去了裹在手腕上的手帕…脸儿对着脸儿,手伸在一起,她说:“让月老看看,这可是一对儿。”

  他说:“是。”

  她说:“你要记住这一天。”

  他说:“我记住了。”

  月光下,那“表”一大一小,一齿一齿地圆着,蓝莹莹的…

  他低下头,说:“疼吗,我咬得重了。”

  她说:“不重。疼才好呢,疼了,那‘表’就刻到心里去了。”

  片刻,她突然抱住他,轻声说:“你可要记住,我是你的人了。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一生一世都是你的人。”

  他郑重地“嗯”了一声…

  她说:“你放心去吧,家里你就别管了。”

  她还说:“我在学着做鞋呢。兰嫂教的,剪鞋样儿,纳底子,我都会了,我已经会做鞋了。我要学的东西很多…”

  她紧紧地抱着他,往下,话越说越多了,绵绵的、昵昵的、絮絮叨叨的…可就在这时,老五出现了。远远地,老五就喊:“哥,哥呀,有人找你哪,等了好半天了,说是你的同学。”

  于是,两人就分开了,在老五赶过来之前…他们亲了最后一下。临分手的时候,她说:“要常看看你的‘表’!”

  他回过身来,说:“啥?”

  她指了指手腕儿,大声说:“——‘表’!”

  可是,谁能想得到呢,这竟成了一句谶语。

  向蚂蚁敬礼

  刘汉香是被老乔的那支梅花针扎醒的。

  扎第一针时,没有反应;扎第二针,还是没有反应;当第三支梅花针扎下去的时候,刘汉香嘴里咕噜了一声,有一口血气缓缓地吐了出来…老乔就说,醒了,醒了。

  在上梁,老乔也算是单门独户,腿还不好,走路一撇一撇的。可村里却没人笑话他,因为老乔会扎针,人送绰号“乔三针”这就赢得了村人的尊重。一般的小病小灾,老乔一针就过了,如果连扎三针还没有反应,老乔就不治了。所以,在村里,老乔是很“神”的。据说老乔年轻时曾在队伍上干过什么事,历史上是有些“问题”的,可他会针,村里人也就不多计较了。老乔也很有自知之明,不管村里人谁请他,都去,而且分文不取。

  在老乔给刘汉香扎针的时候,村里人全都拥来了,屋里屋外站的都是人…现在刘汉香的事已成了全村人的事!说起老姑夫家的为人,人们是一口一个“呸!”在人们的唾沫星子里,老姑夫蹲在墙角处,一直塌蒙着眼,他一句话也不说,他还能说什么呢?

  支书刘国豆则一直在村街对面的一个大石磙上蹲着,一口一口地吸烟。万一女儿有个三长两短,那么…头上就是树,树上有钟!

  屋里,见刘汉香有了些反应,老乔抬起眼皮,悄声对众人说:“你们出去一下,都出去。有句话我跟汉香单独说说。”

  众人听了,也都识趣地退出门去,只是还不肯走,都在院外的村街里站着…待人们都一一退出去之后,老乔把门关上,说:“汉香啊,你已经死过一次了,如何?”

  刘汉香不语。她先是呆呆地望着屋顶,过了很久很久之后,她嘴里吐出了一个字:“轻。”

  老乔说:“看见什么了?”

  刘汉香说:“…轻。”

  老乔说:“听见什么了?”

  刘汉香说:“…轻。”

  接下去,老乔突然说:“走就走了,还回来干什么?”

  刘汉香不语,渐渐地,眼角里有了泪。

  老乔说:“汉香啊,你是气血两亏,忧愤,淤结在心,撑得太久了…哭吧,还是哭出来吧,哭出来就好了。”

  刘汉香不哭。眼角虽有泪,可她就是不哭。

  老乔说:“汉香啊,走也好,不走也好,人不过就是一口气。这口气要是上不来,人也就去了。早年,我也‘走’过一回。‘走’的那一刻,人是很舒服的,那个轻啊,就像是羽一样,在云彩眼里飘啊飘啊飘啊,无拘无束的。人要是一放下来,那可是真轻!后来就觉得有一阵黑风刮过来,一下子就坠落了,眼看着往下坠,黑的坠,万丈深渊哪…‘嗡’的一下,就像梦里一样,醒了。是这样吗?”

  刘汉香说:“是。”

  老乔叹一声,说:“其实,走了也就走了。”

  刘汉香默默地说:“走了也就走了。”

  老乔就说:“汉香啊,闺女。不瞒你说,早年,我是杀过人的。这话,一村人我都没说过,今天就给你说了吧。当年,我的确是在西北马步芳的队伍上干过事。那时候,我是个马医,是给马看病的。马通人,在军队里,终年行伍,马跟人一样,也是忧忧愤愤,七老八伤的。当年,我曾亲眼看见一匹高头大马,好好的,突然就死了,是站着死的,它害的是‘崩症’,就那么站着,‘訇’的就倒下了!人也一样,要是淤积过久,总有一天就倒下了…说起来,我这一手针,还是跟我师傅学的。当年,我师傅曾经有一个名扬西北马家军的绰号,叫‘一针寒’。在给马医病的这个行当里,我师傅可以说是顶尖的高手,人称马爷。那时候,马爷一针下去,无论多烈、多犟的马,都会通身大汗,抖动不止…可马爷有个不好的毛病,说句打嘴的话吧,他是个采花贼。我这师傅,他不管走到哪里,就采到哪里。他里常揣着一条汗巾,大凡他抢了人家的姑娘出来,翻身上马,带到野外,一针下去,那姑娘就不动了,然后就把那条汗巾铺在姑娘的身下…他告诉我这叫‘采梅’,说是润针用的。那时候,对这方面的事情,我并不懂。既然师傅说是润针用的,也就认为是润针用的。后来,慢慢地也就知晓了一些事情,终于有一天,我跟师傅翻脸了——是因为一个女人。那女人原是跟我好的,好了三年,突然有一天,她竟然跟师傅跑了。那时候我师傅已经六十多岁,可以说是心力、眼力都不如我了,可是,他竟然拐跑了我的女人!这叫我万分仇恨。于是,我在祁连山里追了他们七天,终于追上了他们。那一刻,当我端对准师傅的时候,万万想不到的是,那女子却突然护在了师傅的身前!这时候,我就看着那女子,一时百感集,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了…于是,我就问她:为啥?!那女子就说了一句话,那句话是我终身难忘的,那女子说,活儿好!这时候就响了,是师傅先开的,我后开的,我一穿透了他们两个!师傅法很好,可他毕竟老了,手有些抖,但还是打中了…也不知过了多久,等我醒过来的时候,师傅和那女人全都死了,两人死时还抱得紧紧的。那时我已万念俱灰,满身是血,躺在地上,那心里一个是空,一个是轻…就觉得这人活着实在是没有多大意思,死就死吧。你想,人在等死的时候心里是啥滋味?人只要一松下来,比还轻。可就在这时,你猜我看见了什么?——蚂蚁,是一只红蚂蚁。那蚂蚁就趴在我的袖子上。也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当我看到这只蚂蚁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哭了,我是痛哭失声哇。那时候,蚂蚁看着我,我看着蚂蚁,我们就这样对视着,不知道看了多久…蓝天白云,四周寂无人声。在沙漠里,在这么一片连草都不怎么长的洼地上,怎么会有蚂蚁呢?况且还只有这么一只蚂蚁?我就觉得这是上天赐给我的蚂蚁。古人云,蝼蚁尚且,何况人乎?于是,我就带着这只蚂蚁往外爬。我受的是重伤,那子弹就打在离心脏很近的地方…我把那只蚂蚁放在一个铺了沙子的小药盒里,每爬上一段,我就把它放出来看一看,而后再爬。每次把那只蚂蚁放出来,它就开始拼命地往前爬,从来没有停止过。当我爬到第三天的时候,我真是不想爬了,就觉得再也爬不动了,我就把那只蚂蚁放出来,心里说,蚂蚁呀蚂蚁,你死了吧,我不想再爬了。而后,我伸出手来,想捏死那只蚂蚁,你想,一个万念俱灰的人,捏死一只蚂蚁也不算什么。可是,手伸出来了,蚂蚁却一点也不惧,它仍然在爬,从容不迫地、一点一点地爬…这时候,我的手抖了,它是我唯一的伴儿呀!我知道早晚也是个死,可有了这只蚂蚁,也就不那么孤独了。于是,我突然决定要跟这只蚂蚁赌一赌,如果蚂蚁死了,我就不再爬了,如果蚂蚁一直活着,我就一直爬。就这样,一次一次的,一直爬到了第七天,也是我命不该绝,终于碰到了一支骆驼队…后来,我就跟那只蚂蚁分手了。分手的时候,我给那只蚂蚁敬了个礼,那时我还算是个军人,行的是军中大礼。我有幸能活下来,凭的就是这只蚂蚁呀!今生今世,有两件事是我不清楚的,一是那蚂蚁来自何处?二是那女人的话,那女人嘴里说的,到底是‘活儿好’还是‘好儿活’…”

  接着,老乔又说:“汉香啊,在村里,我走路时,是不是常惹人笑话?我知道,他们背后都说我走路像‘跳大神’。也有人叫我‘乔撇子’,这我都知道。可没人知道那是我怕踩了蚂蚁,今生今世,我唯一不敢踩的就是蚂蚁。蚂蚁是我的恩人,是蚂蚁点化了我。说起来,那女人我也是不该杀的。走了就走了,杀她干什么?俗话说,人不知轻重。其实,只有死过一次的人,才知道什么是轻,什么是重…”

  人都有历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那历史就藏在各自的心里,如果他不说,你就永远不会知道他曾经历了怎样的活…活,好一个活!那一个字里又藏了多少玄机?!

  话是这样说,可刘汉香心里仍然很痛。八年的等待、八年的心血、八年的劳作,就像是一腔热血泼在了狗粪上!那些等待的日子,一年年,一天天,历历在目…忽然之间,那个字就碎了,碎得是那样彻底!那痛,一脉一脉,一芒儿一芒儿,刺到了极处,也细微到了极处。你不能想,无论你睁眼还是闭眼,都是一片一片的碎,那碎成了一道道记忆的裂纹,那裂纹里撒满了盐粒,撒满了碾碎了的胡椒;那痛,是用胡椒拌了又用盐渍出来的。在槐林里,在麦秸垛里,在高粱地,在玉米田,曾是那样那样好过…好的时候,人为什么就那么痴?为什么就那么信?遍想,遍想,也想不到会有今天的结局?!

  刘汉香大睁着两眼看着自己。她看见自己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结局在这儿等着呢,结局就是这样等待着她!一年一年,她是那样地信他,她的心片刻也没有离开过他。她是自己走来的。她也在悄悄地给自己置办着嫁妆。那是凭着心思一点一点积累的,今天存一小块布,明天留一小股丝线,后天找到了一个新式的图样,连一个绣了鸳鸯的枕套也要积上很久…最初,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她在墙上画了多少个道儿啊,暗暗地又了多少泪,也有耐不住的时候,可她就这么一点一点地着,一地熬着。凭她,能是嫁不出去的女人吗?她的心气有多高啊,她多么想让人看一看她来的幸福,活上一份让人羡慕不已的骄傲和自豪!那五年,他要是早早说上一声,说他不愿了,她也不会就这么死等。他是写了字的呀!前五年,一年一年的,他都在奖状的背面写上那三个字:等着我。等着我。等着我。等着我。等着我——他是个男人哪,男人就这么不可信吗?!可是…一切的一切都成了过眼的烟云,成了狗屎做成的梦!唉,她编了那么多年的席,一地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可编到最后,却成了一张没人要的破席片。这都是自己作下的呀!自己割的苇,自己推的碾,自己破的篾,自己花的工夫搭的心血…这就叫做自碾自,这就叫做自碎自,你又怪得了谁呢?!

  蚂蚁,实在是该问一问蚂蚁,路程是那样短,活又是这样艰辛,你为什么还要活?蚂蚁要脸吗?蚂蚁要不要脸?喉咙里总是很腥,血一阵一阵地涌上来,下去,再涌上来,再下去,头涨得像斗一样,那气力真是用尽了!人到了这份儿上,无论是死还是活,都是辱的,你将洗不掉这份辱!就在大门外边,一村人都看着你呢。有那么多人看着你,一村唾沫,你怎么就断定,不会溅到你的身上?!

  久久,久久…刘汉香睁开了眼,木木地说:“乔伯,你去吧。我没事了。”

  老乔说:“闺女呀,有句话,我还要说,人还是要见些世面才好。”

  刘汉香说:“世面?”

  老乔说:“出了门,就知道锅是铁打的了。”

  刘汉香沉默了一会儿,说:“乔伯,你去吧。我想独自躺一会儿。”

  老乔叹一声,走了。屋子里顿时静下来,那是一种很孤寂的静,那静里透着一种空旷,是心灵的空旷。那空就像是虫子一样,一点一点地蚕食着人的意识…

  过了片刻,只听得门轻轻地“吱”了一声,又有人进来了,那是老姑夫。老姑夫闪身进得门来,二话不说“扑通”往地上一跪,颤着声说:“汉香啊,你可不能死呀。无论如何,你都不能死。你可千万不能有那种念头,不管那狗的如何,你都不能走那条路。闺女呀,恩人哪,听我一句话,你就可怜可怜我吧…”就这么说着,他的头重重地磕在地上,磕得“咚咚”响!

  磕着磕着,老姑夫猛一抬头,居然吓了一跳!不知道什么时候,刘汉香竟然坐起来了。脸色刷白的刘汉香靠墙坐着,轻声说:“爹,你这是干啥?我说过要死吗?”

  老姑夫怔了一下,忙说:“那就好,那就好。我已经打发他们进城去了,捆也要把他狗的捆回来。”

  刘汉香笑了,刘汉香惨笑了一声,轻声说:“回来又如何呢?”

  老姑夫迟疑了一下,说:“回来,回来就让他…圆房。他,他要是敢不从,就扒了他那身军衣!”

  刘汉香喃喃地说:“扒了又如何呢?”

  老姑夫张口结舌地说:“那,那,那按你的心思…咋样才好呢?”

  刘汉香沉默了片刻,突然说:“爹,我饿了。你去给我打一碗鸡蛋吧。”

  老姑夫连声说:“那好,那好。你等着,等着…”说着,他一边往门外走,一边还不放心地回头看了刘汉香一眼。

  刘汉香说:“去吧。真的,我饿了。”

  那碗鸡蛋茶端过来之后,刘汉香一口都没有吃,她实在是吃不下,一闻到那股味她就想吐,她只是想一个人静一静。

  夜半时分,当人们睡的时候,院子里突然有了些动静。那声音碎碎拌拌、断断续续,就像是在喉咙里了一些猪,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那气息是一线一线往外挤的。接下去,那咯叽、咯叽的声音又像是老鼠们在打架,听上去嘁嘁喳喳…

  这时候,屋里的刘汉香说话了,刘汉香说:“都进来吧。”

  四个蛋儿,一个一个的,垂头进了屋。而后,又一个一个,在刘汉香面前跪下了…其实,他们早就回来了,半上午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县城了。只是他们不敢进村,他们怕那海一样的唾沫!他们在外边游了整整一大晌,一直熬到连狗都不再叫的时候,才悄悄地摸回村来。可是,又该怎么说呢?

  刘汉香望着他们,厉声说:“膝盖就那么软吗?站起来。”

  于是,四个蛋儿,一个个都很听话地站起身来,可他们的头还是勾着的。

  这时,刘汉香轻声说:“见着你哥了?”

  四个蛋儿,见“嫂子”憔悴成了这个样子,一个个泪满面,谁也不敢说了。

  刘汉香再一次问:“老五,见了吗?”

  老五着泪说:“见了。”

  刘汉香突然笑起来,她放声大笑!笑着笑着,她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满脸通红,又有一口鲜血从她嘴里了出来…几个蛋儿,惊慌失措地围上前去,一个个叫着:“嫂啊,嫂…”

  刘汉香了口气,喃喃地说:“你哥也真没出息,不就是一个户口吗?”

  这时候,老姑夫急煎煎地说:“我去!我连夜去。他要是再不回来,我就吊死在他的大门上!”

  四个蛋儿,又一个个惶然地望着父亲,不知该如何是好…刘汉香摇摇头,说:“不用了,不用去了。我知道他的心思…就行了。”

  一百六十步

  这是一条回头路。

  来的时候,是挎着一个小包袱来的。走的时候,也挎着一个小包袱走。来的时候,是大天白,昂昂之气;走的时候,是启明星做伴,五更相随…来的时候,仅用了八十步。走的时候,却用了一百六十步,那路真长啊!

  夜气还未散尽,那黑也层层叠叠。老槐树墨着一片影影绰绰的小钱儿,睡去的能是那槐荫树的灵吗?碾盘还在,风也清,门里那一团温温氲氲,能是条卧狗?寒气又是哪里来的,身后那小小碎碎的摇曳,鬼拍拍的,还有那重,久久一滴,久久一滴,把日子仄着,好短!启明星还亮着,瓦屋的兽头斑驳着一片狰狞,檐草萋萋,灰出一缕缕怜人的蓬。地光了,庄稼尽了,风送来了场院里的腥,一季之中,等来等去,等到了收获的一天,那和死又有什么分别。谁家的老牛还在倒沫?那喃喃呢呢的,又是些什么?豆腐家的灰驴一踏一踏地走着,磨声缓缓,淋水沥沥,它怎的就走不出那磨道呢?哦,它戴着“碍眼”呢。人的路,许也是戴着“碍眼”么,不然,怎就走得这么瞎?

  按说,人是不能走回头路的。早知如今,何必当初?那么,有谁愿走这回头路?你是不能不走。那时候你是一往无前,你举着那个字,举着心走过去,你眼前是那样亮堂,五光十,你一厢情愿地在心里拉起了一道彩虹,你的脚步是那么轻盈!你没有想到,有一天,你会走回头的路。这就是人生啊!回头,回头。走这种回头路,你又是多么伤心。记住吧,记住这一天,你走的是回头路。

  黎明前的这一阵黑很重。那黑就像是雾化了似的,一卷一卷、一瓢一飘地浓着,那黑也像是在作怪,竟扑脸而来,就像是要把你推倒似的。路在哪里?那树,朦朦胧胧的,就像是雾在浓黑里的墨花,层层卷卷、杂杂乱地灰着、黑着、墨着。人既无语,树也无语。那黑污污的一片就是树的疤痕吗,许就是东来家那棵有疤的老榆树吧。那深重的黑疤上怎么就汪着这一亮?那泼黑中的一亮突然间就击中了什么,叫人不由得想,这黑中怎么有白,那又是什么呢?

  很久了,有一种东西是你所恐惧的。说恐惧并不准确,你只是有些不安,略微的不安。那是什么呢?是他眼中汪着的那一点东西吗。那时候,你没有认真想过,那时候你还在痴之中,是不可能想的。你甚至欣赏他眼中的那点东西,但是现在,当你走在回头路上的时候,你就不能不想那当初…是的,第一次约会,你就注意到了,那眼神里是有一点什么,那是一种极强的亮光!你几乎无法形容你面对那亮光的感受,也很难形容,不是吗?那是什么,仔细想一想,那会是什么。也许,你在蚂蚁窝里看出了这点意思,那不是一只蚂蚁,那必是成千上万只蚂蚁密密麻麻地叠加在一起,才能产生的那点意思;或者是成千上万只的黄蜂,把那肚尾上的毒刺一起取下来,密密麻麻地叠加在一起动,效果就出来了。正是这样,那光蜇人!也不仅仅是蜇人的问题,那光里还有些什么?是了,寒。那光很寒,正因为寒才有了力量。那就像是千年古井里的水,井深不可测,黑污污的,而这时候你俯下身去看,就会看到旋涡中心的那一刺亮光,那是黑亮中突然跳出的一白!…留意的话,那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就是这样了,你终于明白,你在他眼里看到了什么,那是寒气和毒意。

  你过去从来没有这样想过,这样的念头甚至吓了你一跳!你曾经以为那就是骨气,那就是血气方刚,那就是坚强。可你错了。只要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在乡村,有这种眼神的人很多。当他们蹲在墙处晒暖儿的时候,只要你留意,你就会发现,那光的亮点,那突然闪现的一白…只是程度不同罢了。那么,这样的眼神,这样的寒气和毒意,是什么滋养出来的呢?同样吃的是五谷杂粮,同样要经四季的寒暑,怎么就…突然之间,仿佛电石火花般地一闪,你明白了,那是“仇恨”想一想他的童年,想一想他在乡村里度过的那些日子…你就会发现,那样的眼神是和牙齿相配合的。有时候,那眼神中极亮的一闪与咯咯作响的牙齿配合是那样的默契!是的,正是“仇恨”一天天地滋养了这寒气和毒意。在贫里,在屈辱里,那“仇恨”就成了生长的体,活的汁水,营养的钵。这“仇恨”既是广义的,就像是那个无所不包的“”或者是“”!那是对天、对地,甚至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反叛;但它也是狭义的,它陷在具体的日子里,陷在一天一天的屈辱里,陷在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诅咒之中。乡村有自己的词汇,在乡村里,那一个“受”实在是最好的注解。那里边包含着多少忍耐,包含着多少迫不得已,那里边又凝结了多少“仇恨”?!这当然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这是一种畸形,是生长中的畸形…这样的一个人,这样一个被“仇恨”包裹着的人,他一旦离开了屈辱,还会回来吗?那么,假如说,有人挡住了他人生的攀登之路,他又会怎样呢?你明白了。对他,在很早的时候,你是用过一个形容词的。你说,他狠。那时候,你就是这样说的,可你竟然把这话当成了玩笑!是的,那时候,你一点也不在意,你就这么随随便便地说了。在语气里,你甚至还有些赞赏!那就是你对他的第一感觉…可是,晚了,你明白得似乎是太晚了一点。如果你早一天读懂了他的眼神,那么,你还会爱上他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

  是的,你说不清楚。那个字也叫人无法说清楚。不错,恨是当然恨的,想起来的时候,也恨不得杀了他!可是,你恨得又是那么的不彻底…你是一个将心比心的人。想一想,在童年里,你受过那样的屈辱吗?你被人呵斥过吗?没有,好像没有。那时候,你已是支书的女儿了,你外边还有一些当了干部的亲戚,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总是带一些花花绿绿的糖果到乡下来。那时候,你看得见的,那些手里没有糖果的孩子,好羡慕呀!你看出来了,也不仅仅是羡慕,还有嫉恨。有的就扭过脸去,不看。记得,你曾把手里的糖果递给你最要好的一个女孩,可这女孩却扭头跑了。那时候,你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一九六二年,你亲眼看见一个和你同样大的孩子在树上捋树叶吃,很苦的槐叶,他一把一把地捋下来,在嘴里,那情景,就像是一只饿昏了的小狼!…记得,即使是在这样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你还有羊喝。是的,你喝过羊,腥腥的、膻膻的,你不爱喝,你闻不惯那味。可是,你知道有多少孩子在羡慕你吗?他们看见你的时候,眼里会不会出现那一白?! wWW.iGeXs.cOm
上一章   上流人物   下一章 ( → )
欢迎光临哀歌小说网阅读免费小说《上流人物》,我们为您提供上流人物完本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还有更多类似上流人物小说在线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