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小说网提供千山记免费阅读全文
哀歌小说网
哀歌小说网 总裁小说 同人小说 推理小说 重生小说 网游小说 军事小说 经典名著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都市小说
小说阅读榜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灵异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小说 耽美小说 历史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综合其它
全本的小说 妙手神织 魔刀丽影 魔鬼老师 女神诡计 舂染绣塌 离婚女人 母亲淑媛 奶孙乱情 梦慾无间 若凄清美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哀歌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千山记  作者:石头与水 书号:45642  时间:2018/2/1  字数:4357 
上一章   ‮因原 章97第‬    下一章 ( → )
江北岭之事峰回路转,委实令人目瞪口呆。

  不过,修筑书楼的确是利民盛事,想一想前一个修筑书楼的皇帝获得何等盛誉,再想一想前一个主持修筑书楼的大儒获得何等赞誉,不少人都觉…我靠!江北岭果然不是吃素的啊!

  当然,以上是不少人的内心活动。

  譬如江北岭的朋友、家人、学生、仰慕者当然是另一种看法,这些人都觉…普天之下,除了咱们江大师,还有谁配主持筑书楼之事么?

  穆元帝命江北岭修筑书楼,江北岭领命。

  就这样,江北岭大儒留在帝都城。

  李宣也得了官儿,收拾收拾去宫里做侍卫了。

  胡太后听说外孙来宫里做官儿了,她老人家但凡有空就召外孙来慈安宫吃饭,还时不时着人给外孙子送水果点心啥的,搞得李宣满头黑线。

  李宣休沐时来谢家寻谢莫如说话,李宣来了,今正巧是休沐,谢尚书也在家,李宣是永安侯府的世子,便是谢尚书招待的他。李宣虽有身份,但谢尚书也是朝中重臣,李宣这一来就要见人家孙女,你就是侯府世子人家也得问一问原因啊。

  李宣笑“我今得闲,来瞧瞧莫如妹妹。莫如妹妹先时问我打听我家里一套书,我给莫如妹妹带来。”

  谢尚书也不好说,书我转啥的,还是带李宣进了松柏院。

  谢太太正招待三老太太婆媳一大家子呢,谢莫如谢莫忧做陪。谢尚书先令丫环进去传话,谢莫如带李宣去了临水亭。

  李宣厚着脸皮来谢家,并不空手,还带了礼物,两匣珍珠两匣宝石一套家中藏书。李宣道“我家里都是男人,没人用这些,妹妹拿着玩儿吧。书的话,妹妹抄一套,再还我。”

  谢莫如双手接过“听文休法师说过你家里有这套藏书,前朝战,不想还有保存。”

  李宣道“曾祖父离开前朝时,身上只带了紫玉青云与这套藏书。这书不算稀罕,在大凤朝时时常借人抄阅,因此书涉唐神仙,方没有刊印。大凤朝之后,前朝太\祖皇帝不喜神鬼之说,庙观不知毁去多少,这书也没人借了。谁晓得前朝末帝笃信神仙术,祈愿长生,觊觎这两件东西,家祖无奈,方离开前朝。”

  “前朝末帝也算求仁得仁。”谢莫如笑笑“自古帝王无神仙。”

  李宣祖上与唐神仙相关,对神仙一向敬重,并不认同谢莫如的说法,道“黄帝生而神灵。”

  谢莫如道“三皇五帝,皆与神灵相关,只是彼时尚未有文字记载,口口相传而已,有何为证?再或者,神灵的年代已经过去。也有可能,他们本身也只是凡人,离得远了,咱们从几千年后往前看,觉着都是神灵。”

  李宣从未听得此奇言,一时怔忡“这怎么可能?”

  谢莫如眨眨眼,笑“我一家之言。”

  李宣忍不住笑“你就说自己瞎编就是。”

  “百家争鸣时,各家自有论断,何来胡编一说。”谢莫如还是与李宣商量“文休大师指点我极多,你家这书,我就借文休大师看一看,无妨吧?”

  李宣自然并不介怀。

  李宣问谢莫如“妹妹当初怎么想到筑书楼的法子的?”

  谢莫如并不相瞒,笑道“二叔以前偶尔会带我去翰林院的藏书楼借书看,每次去,颇多异样眼光。我就想,倘有个地方给平民借阅书籍,就方便多了。这样的事,并不是多么稀罕,大凤王朝时武皇帝便做过,如今不过效仿。”

  李宣神色诚恳“这么些人,也只有妹妹你想到这效仿的主意。”

  廊下两只画眉鸟叫声悠长,伴着梧桐树叶被风吹动的飒飒声响,谢莫如面色淡淡“世间无人不可动。”张嬷嬷送来煮好的凉茶,微褐的茶水带着微微的花香与药香,谢莫如与李宣一人一盏,谢莫如浅啜一口,继续道“许多人都觉着北岭先生怀念前朝,我倒并不认为如此。包括请北岭先生来帝都的宁祭酒,其实都想错了北岭先生的为人。”

  “醉心名利的人,觉着天下人对名利都是有追逐的。清高的人,眼睛看谁都带着一些清高气。北岭先生在先帝时不肯出仕,诸多人认为他是眷恋前朝。但前朝有何可眷恋之处?土地兼并、末帝昏庸、民不聊生、兵戈四起,彼时,一斤盐贵到八百钱。就是朝中,亦是佞当道。北岭先生的师傅薛东篱便是抑郁而死,这样的前朝,有何可恋?”

  李宣道“那为何先帝三番四次延请,北岭先生犹不肯出仕。”

  “世子,伯夷叔齐因何名传千古?”谢莫如道“这两人,于史书上并未见功勋建树,更不见安民抚民之举,他们最出名的事就是有骨气,不食周栗而死。文人爱名,一身侍两朝,犹如一女侍二夫。自名声论,北岭先生不出仕,要比出仕的名声更好。再有一样,但凡国朝新立,新贵元勋尚安排不过来,何况降臣?那些追随先帝打江山的功臣勋贵,哪个是易与之辈?要说到国朝动,除了末朝亡国就是新朝开国了。当年随先帝的元勋功臣,现今何在?而当年婉拒先帝延请,不肯出仕的北岭先生又如何?”

  男人多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他们大多时候将女人视为男人之外的次一级生物。男人眼中的红颜知己当然要有才华,可一旦女人的才华超过男人,许多男人的心其实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宽广。

  好在,李宣并不是那大多数的男人。

  李宣年纪较谢莫如长了四岁,可能是其母文康长公主素来强势的原因,李宣很容易接受女人的强势,这里面就包括谢莫如不同凡俗的见识。

  听了谢莫如的话,李宣都不能信,不下问“难不成北岭先生那时就考虑到了这个?”这也忒有远见了吧。说来他们永安侯府也是开国元勋之一,当然,永安侯府是从前朝投奔的先帝,可再往远里说,永安侯府在前朝的前朝大凤王朝时就是赫赫有名的人家了,他家的历史绝对是水的王朝铁打的李家。就这样,东穆王朝开国不过三十几载,永安侯府也逐渐失去军中影响力。

  谢莫如道“北岭先生经历过一个王朝的覆灭犹全身而退,他当然想得到这些。世子,你肯定听说过,当初先帝率大军破城,前朝末帝自尽,前朝各官员惶惶不安。唯北岭先生带人将各部文簿集册整理清楚,存放妥当,先帝率军进城时如数上缴,当初汉高祖入咸城,萧河所为,亦不过如此。先帝要赏他,他却上书恳请先帝允许他们为末帝敛葬。北岭先生一直目光清晰,心志坚定,他婉拒出仕,却在江州传道授业,故此方能与薛帝师成就南薛北江之名。这样一个人,他这样的年岁,俗世名利在三十年前就不能令他动容,何况如今?修前朝史,自有翰林院执笔,皇子师之职,更适合名利场中人去钻营。北岭先生愿意做的事,必是大利于民的事。但有这样的事,必能令他动容。”

  李宣心悦诚服,举起茶碗敬谢莫如一碗,谢莫如笑“休要打趣我。”

  “哪里哪里,妹妹说话,比我家里的先生都明白。”李宣道“我敬妹妹,是妹妹见识高远,为我解惑了。以往我只觉着北岭先生是想着诗书传家,不想里头还有这等利弊权衡。”

  两人喝着凉茶,李宣又与谢莫如说了不少外头的事,末了,李宣道“我大哥又回郊外住了。”

  当初谢柏去西宁前,曾与李樵深谈过一次,李樵要等秋闱下场,便未与谢柏去西宁州。不过,李樵与北岭先生相,想来李宣说服北岭先生留帝都之事,李樵没少出力。兄弟二人必然关系不差,李宣方这般突兀的提起李樵来。

  谢莫如道“世子既惦记九江先生,有空多去看看他就是。”

  李宣想着,反正谢莫如对他大哥的事也清楚,低声道“莫如妹妹,你说,有没有法子让我父亲与大哥亲近些个。”

  “人跟人之间缘分不同,有些人,即使至亲,也天生缘浅。既是缘浅,无需强求。你有你的机缘,令尊有令尊的机缘。”

  李宣真心建议谢莫如“莫如妹妹,庙里你还是少去些啊。”现在就机缘来机缘去的,李宣真担心谢莫如哪天看透红尘,去庙里修行啥的。

  谢莫如笑“我去庙里又不烧香拜佛。”

  …

  李宣时常来谢家,此番便留在谢家用午饭。

  谢尚书心下都觉着,李宣与谢莫如这情也忒好了些。以往都是谢柏在家,李宣过来,谢柏会叫了谢莫如过去一道说话,如今谢柏都外放了,李宣干脆直接上门,大大咧咧的来拜访谢莫如,你俩啥时候有这么深的情啊!

  午后李宣告辞,谢尚书悔的够呛。

  他已通过老从贵妃女儿那里知晓,李宣之所以能说服北岭先生,完全就是谢莫如给李宣出的主意。说到这个,谢尚书就更悔了。

  天地良心,宁祭酒的确是来他家里发牢,抱怨江北岭太难说话。至于为什么没将江北岭离帝都之事告知谢莫如,实在是先前觉着谢莫如对于江北岭来帝都之事抵触的。但陛下却是希望江北岭留在帝都,如今满朝都在想法子留下江北岭,谢尚书是担心谢莫如给拆台,才没告诉她的。谁晓得谢莫如转头想了这么个绝妙法子,结果,给了李宣。

  谢莫如不会多想了吧…唉,其实依谢莫如的脑袋,不多想也不可能啊。

  这个,要怎么跟莫如解释解释,别叫莫如误会了才好。

  谢尚书都后悔,与老道“真不该瞒着莫如。”白便宜了永安侯府。

  谢太太道“你不是跟我说莫如不喜欢北岭先生留在帝都么。”

  “是啊。”谢尚书想了想,决定还是要跟谢莫如澄清一下,毕竟于今时于将来,都不易同谢莫如留下嫌隙。

  于是,谢尚书尤其在晚饭后,把谢莫如叫到书房道“哎,我还以为你不喜江北岭留在帝都呢,就没同你说江北岭这事儿。”

  谢莫如其实真没把谢家瞒她之事放在心上,谢家瞒她,是谢家的损失。谢莫如有些了然“这个啊,没关系。只要不是因为宁祭酒就好。”要是江北岭因宁祭酒留在帝都,她有何喜。如果江北岭是因她的提议留帝都,自然另当别论。

  谢莫如笑的意味深长“要是祖父把个外人放到我之前,我才要伤心。”

  “哪里的话。”谢尚书如实相告“宁大人过来,不过是抱怨江北岭难说话罢了。哎,他先时也是十足把握方请江北岭来帝都。”

  谢莫如真不知要如何评论这位宁祭酒了,谢莫如问“修前朝史?修前朝陵?从江家子孙入手?”

  谢尚书点头,宁祭酒的手段虽不甚光彩,但也不算卑劣,就是手段而已。

  谢莫如道“这就是为何他只是个小小祭酒,而北岭先生能与薛帝师齐名的原因了。” Www.IgExS.CoM
上一章   千山记   下一章 ( → )
欢迎光临哀歌小说网阅读免费小说《千山记》,我们为您提供千山记完本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还有更多类似千山记小说在线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