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小说网提供1号罪案免费阅读全文
哀歌小说网
哀歌小说网 总裁小说 同人小说 推理小说 重生小说 网游小说 军事小说 经典名著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都市小说
小说阅读榜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灵异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小说 耽美小说 历史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综合其它
全本的小说 妙手神织 魔刀丽影 魔鬼老师 女神诡计 舂染绣塌 离婚女人 母亲淑媛 奶孙乱情 梦慾无间 若凄清美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哀歌小说网 > 官场小说 > 1号罪案  作者:陈玉福 书号:42931  时间:2017/10/28  字数:13548 
上一章   ‮猎围壁戈 章三十第‬    下一章 ( → )
这活儿太累。他摸摸红肿的肩。

  “你想不想娶媳妇?没钱谁跟你这个穷光蛋。”他手不语。

  他又说:“绑架个小孩能挣钱!”

  于是,他俩从新疆悄悄潜回金昌。

  电话亭里,他恶狠狠地说:“拿一万五千块钱来…”

  1997年9月上旬,金昌新闻媒体爆出一则消息:9月7,我市公安机关36小时,快速侦破一起绑架12岁儿童的特大案件…

  消息播出后,顿时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1.从新疆来的神秘客人

  七月,被火辣辣的太阳晒了一天的新疆昌吉市某小煤矿,烤得让人们不过气来。煤窑通往住宅区的路上,走着三三两两晚归的打工工人。

  周江汗衫搭在膀子上,穿着头,疲倦的脸上除了白眼珠、白牙齿外,浑身上下锅底黑。每天几十筐煤,从煤窑底下背到地面,来来回回近百里路,一天下来,累得断骨折像散架。晚饭后躺在上再也不想动。

  这活儿的确太辛苦。

  周江在水池边全身洗个透。突然,一只手拍在他肩上。他猛回头又惊又喜:“嘿,薛哥回来了。”

  薛建回甘肃金昌探家刚下车不久。两人寒暄一番。

  “小周吃饭没?”

  “还没哪!”

  “走,今天哥请客,算是你给我接风,咱哥儿俩喝两杯。”

  于是,他俩来到一家小餐馆,要几盘菜,打开一瓶烧酒。

  “兄弟,这活儿怎么样?”薛建关心地问。

  “凑合呗…唉,这哪是人干的活儿,又挣不了几个钱,妈的…”周江狠狠地骂娘。

  节刚过罢,周江打起铺盖从河南老家挤上了去新疆方面的火车。

  这些年,南地区,诸葛亮躬耕南式的生活早已结束。农村的青年男女们,告别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纷纷涌向外面的世界,挣回大把的票子。这不能不使只有小学文化的周江心跳耳热。十七岁的他,正是花团簇锦的年华。他憧憬美好的未来,向往外面的世界,想用自己的双手挣一笔钱,为父母分忧,然后翻盖一下旧房,将来再娶个漂亮媳妇。

  又脏又累的背煤生活,他咬牙坚持着。半年下来,除了吃穿,没落多少钱。他摸摸干瘪的口袋,看看那些提手机、坐小车的红男绿女,心凉了。做梦都想挣大钱的他,心理的天平开始渐渐失衡。

  期间,他认识了打工族中的薛建。25岁的他,从河南农村来到甘肃金昌,别看他文化低,人却很机灵。凭着他那聪明的脑瓜和能说会道的嘴巴以及勤劳的手,他学会一套电焊和修理的活儿。几年后,他娶生子,在甘肃金昌临时安个家,日子虽然紧巴,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他不安分守己,想到更远的地方赚大钱开眼界。他从金昌来到新疆昌吉煤矿打工。前一段,他回金昌看望老婆孩子,因没多少钱,见了家人不免汗颜。人老乡问他是否在新疆发了大财,他虽然大有囊中羞涩和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感,但还是打肿脸充胖子装模作样。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是天涯打工人。薛建对周江照顾,周江把他当做靠山,视作知己。

  饭后,他俩挤到一处房子看电视。电视上演的是一起绑架案。两人看得很有兴头。

  回宿舍的路上薛建很感慨:“咱们这活儿累死不挣钱…”

  “没法子啊!”周江摸摸红肿的肩。

  “想不想挣大钱?”薛建眼球骨碌碌转。

  “鬼才不想哪!”

  “想不想娶媳妇?”

  周江沉默了。

  “没钱谁跟你个穷光蛋。”

  周江手不语。

  “绑架个小孩能挣钱。”薛建试探着说。

  “跟着薛哥只要能挣钱,啥都行。”周江相信老乡世面广点子多。

  “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不冒风险赚不了钱,干脆跟我回金昌,咱们绑架个小孩。”

  “中!”周江点头称是。

  二人一拍即合。

  8月26,薛建带周江千里迢迢雄心回到金昌。他们作为两位新疆来的神秘客人在河西堡一家旅馆住下,做起了发财的美梦。

  2.小饭馆里的家乡人

  金昌市区某居民住宅区有一个小市场。小市场南北不过30米,小摊位却有20余家,五行八作的吆喝声不绝于耳。

  这天,在小市场的喧闹声里,远远地站着薛建和周江。来往的人偶尔向他俩瞥几眼,谁也不在意。

  薛建向周江指指小市场南端的一家外搭凉棚的小饭馆,然后匆匆离开。

  中午时分,周江在小市场东瞧西逛来到小饭馆外的凉棚下,在一张矮桌前坐定,嘴里哼几句河南豫剧调。女主人忙着包蒸包,笑地问道:“师傅吃啥?”

  “都有些啥饭?”

  “小笼蒸包三块钱一笼,大碗馄饨两块,小碗一块五。”

  “那就来碗大碗的。”周江麻利地递上两块钱,惊奇而又亲热地说:“老嫂子,听您的口音,咱们好像是老乡。”

  “你老家啥地方?”女主人搭讪着。

  “河南。你呢?老嫂子!”周江嘴甜。

  “安徽!”

  “河南和安徽搭界,咱们是近老乡。”周江生拉硬扯套近乎。然后趁饭还没,又帮着抹桌子擦板凳,又端碗又拿筷,俨然像小店的员工。

  店主见周江勤快,边做活边和他拉家常心里也高兴。馄饨下后,周江溜慢慢地吃着。

  小老乡告诉女主人,他是来金昌做生意的,这几天正好没事,随便逛逛。这当儿,女主人12岁的小儿子仁东放学回来。周江心里一阵狂跳后,随即把仁东拉到身边问长问短嘴似抹了

  仁东,今年刚考上初中,在金川公司某中学上初一。他听的出这位叔叔是老家口音,也没把他当外人,问啥说啥。一大碗馄饨吃完,周江说不太,又要一笼小蒸包,边吃边夸馄饨好吃蒸包香。生意人都喜欢听顾客夸奖自个儿的东西好,女主人自然心里也喜欢。

  第二天上午,周江打听到公司某中学的地址,在校门口幽灵般的胡转悠。中午,还是那时辰,周江又到小饭馆吃一大碗馄饨一小笼蒸包,和仁东越加熟悉。

  以后的几天里,周江心怀鬼胎不断往返于小饭馆和学校之间,并熟悉了小饭馆前面的电话亭里的电话号码。

  9月5下午6时左右,周江雇一辆红色天津大发车来到学校门口。仁东和另一名同学在校门口买了麻辣串,吃完后刚想进校门,突然有人叫他。校门口宣传牌下站着笑嘻嘻的周江。

  “叔叔,有啥事?”

  “东东,我有个弟弟想转到你们学校上学,你们学校好不好?”周江亲热地拉住他的手。

  “好。”

  “你们班主任好不好?我想转到你们班上。”

  “好着呢!”仁东忽闪着天真无的大眼睛。

  “东东,你帮我给我弟弟搬个行李拿拿书包行不行?”

  “行。叔叔,你等我到班上取一下书包。”

  仁东背着书包跑出来,周江把他连哄带骗推上车。

  “叔叔,上哪里去拿行李?”

  “河西堡…”周江心里发,催促司机快开车。

  “叔叔,太远,我不去。回家晚了,我爸妈不愿意。”仁东抬起股向车门走去。

  “你这个东东,成了初中生了,连这点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没有,放心吧!这事,我和你爸妈都说好了。”周江一把拽过仁东。

  大发车向河西堡快速行驶。

  3.仁家急得团团转,接电话后放下心

  晚上7点来钟,市民们陆续到街上乘凉、散步。小饭馆的女主人还不见仁东回来,放心不下,就停止了营业,收起摊子,急急忙忙赶回家中,女儿正在做作业,她上初三和弟弟在一个学校。

  “东东回来没?”

  “没有,我看这孩子该挨打,刚一开学,他就不听话。”仁东的姐姐合上课本。

  “那是咋回事?是不是在学校里玩?”做母亲的心细,以往几天都是和他姐姐前后差不多时间回家。

  说话间,丈夫仁立平正好进门,准备到小市场夜市上摆烤串摊。

  “他爸,这摊先别出了,东东到现在还没回来。”子一脸焦虑:“你去学校找找,学校没有的话,再到公园人工湖边去看看,是不是这孩子在玩水?”

  “你看这个小孩子,一开学就这样,回来得好好教训教训他,越来越不像话。”仁立平急中带气,又嘟哝道:“这孩子,别让人家拐去了。”

  学校门口静悄悄,校园里空。仁立平赶忙问看门的老大爷。老大爷说:“今天是星期五,学校早就放学了。”

  仁立平心里“咯噔”一下。他又风风火火赶到金川公园,围着人工湖转了几圈,仍没有儿子的踪影。

  仁立平回到家,子心如刀绞。老两口儿和大儿子以及女儿,在市区四处寻找仁东。

  天渐渐黑下来,大街小巷闷腾腾地热。仁家心急如焚。

  “东东——”仁立平小跑步,嗓子直冒烟。

  “东东——”仁凄厉的喊叫声,在夜中使人头皮发麻。

  晚上9点。该找的地方都找了,该去的地方都去了,仁东还是没找着。

  正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小饭馆前的电话亭里的电话铃响起来。电话厅主人赶紧抓起话筒。

  “喂!请找一下仁立平!”

  主人一溜小跑把仁立平喊来:“小仁,是你的电话。”

  “你是仁立平吗?”电话里的声音。

  “我就是。”

  “你家东东在同学家玩,玩高兴了就不回去了,请你们放心”

  仁立平再想问,电话挂断了。

  仁立平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出来,全家惊喜得差点落泪。

  4.他拿着话筒如五雷轰顶,愣了

  第二天清晨,袅袅炊烟又一次升起在仁家的小饭馆里。新的一天开始了。在这初秋的季节里,正是他们收益的好时候,仁家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上午9点,电话亭的电话再一次响起。

  仁立平停下手中的活儿跑过去。

  “孩子在我手里,拿一万五千块钱换孩子。”电话里一男子恶狠狠的声音。

  仁立平如五雷轰顶,愣在那里。

  “怎么了,小仁?”电话厅主人看着仁立平煞白的脸。

  半天,仁立平定定神:“唉,不摆摊了。”

  仁家,仁立平躺在上,望着天花板发呆。仁哽咽着突然上前抓住他的手:“他爸,你还愣啥?快想法救救孩子啊!”“一万五千块上哪里去找?!”仁立平满脸愁容。

  “要不,孩子就没命了,咱们去借…”仁抹把泪。

  仁立平不吭声了。

  十年前,他带着全家从安徽来到金昌做点小本生意。白天,仁立平在小饭馆忙活,晚上出摊烤串,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艰难度,拉扯三个孩子长大上学。在外人看来,他很红火,估不透的财主,实际上是空架子。让他拿一万五确实为难,不拿吧,救孩子要紧。这个从农村来的吃苦耐劳的硬汉子,以往无论天大的困难,他都能顶得住,凭着他那股子小车不倒只管上前推的精神,他都过来了。可眼下,他觉得实在是撑不住了。

  小儿子被绑架,如尖刀戳他的心。这是哪个丧尽天良的人干的呢?他猜不着,估不透。几个小时间,他突然苍老了许多,脑子里麻一团,缕不出头绪。怎么办呢?这日子怎么过呢?两颗老泪从他那下陷的眼窝里滚下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哪!仁立平到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境地。

  “你吭声啊,你还想啥?”仁停止哭泣瞪起眼珠:“你不去借钱我去借。”说着往外走。

  “等等…”仁立平跳下:“咱们到公安局报案。”

  “报案?那可不行,报了案,孩子就没命了。”

  “只有报案,别的都不行。”仁立平毕竟见多识广。

  老两口儿一番商议,仁立平赶往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下午3点半。刑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冯海接到报案。他立即给刑警支队政委郑银生打了传呼。郑银生马上赶到值班室。

  万箭穿心的仁立平提供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打电话的是什么口音?”

  半天,仁立平颤抖着说:“好像是兰州口音。”

  5.一张大网在迅速地悄悄拉开

  案情重大,事不宜迟。郑银生果断地命冯海立即通知刑警一大队全体人员集合待命,并迅速向市局领导和刑警支队长汇报。

  这一天是星期天。刑警们接到指令,一个个像弦之箭从四面八方奔向市局。一时间,汽车隆隆,摩托突突,脚步声声。平静的公安大楼内,顷刻间人们又紧张繁忙起来。

  下午4时。刑警支队二楼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郑银生向大家介绍了基本案情后,市局王禄维局长提高了嗓音:“这是我市建市以来发生的第三起绑架人质案,质恶劣,如不及时破案,将会造成很坏的政治影响,甚至会影响人质的生命安全。要求刑警支队必须在三天内破案。”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字字句句像千斤巨石在刑警们的身上。大家很清楚,王局长下达了限期破案的命令。

  杨有清支队长站起身,坚定的目光打量着所有的人:“从现在的情况看,一是被绑架的仁东是12岁的初一学生,他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由此看来,很可能是人作案。二是案件的质图财的可能较大,报复作案并存。三是作案人对仁立平所住的地理环境和被绑架者上学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杨有清支队长的辟分析,与会人员表示赞同。

  随即,政委郑银生进行了部署:第一组由李剑负责,到有关单位查询犯罪嫌疑人打电话的地点。第二组由王秀武负责,与仁东所在学校及班主任联系,搞清仁东那天上学及放学后的情况。第三组由尚兴勇负责,对仁立平的家和小饭馆以及他附近的电话亭进行监控,并负责对仁家内部情况的了解。第四组由罗永虎负责外围调查。第五组由冯海、杨振刚等作为机动组,随时准备出击。

  布置中,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吴广贤匆匆赶到,他同意对案情的分析和这五个小组的分工布署。

  下午五点半,便衣刑警们奔向各自的岗位,开始捕捉任何的蛛丝马迹。

  平时书声琅琅的金川公司某中学,学校大门紧闭。王秀武和其他侦查员走进传达室。

  弄清楚仁东班主任家的住址后,王秀武他们来到王老师家。

  王老师热情地给他们让座倒水,告诉说:“初一是新招收的班级,学校才报到几天,对仁东还不太了解。”

  马不停蹄,他们又赶到仁东上小学时的学校。班主任认真详细地介绍了仁东的情况,回忆了与他要好的同学和现与仁东在初中同一班上学的同学。

  这一情况,王秀武如获至宝。他马上向冯海副大队长作了汇报。当即,冯海带王秀武他们来到仁东要好同学的家。

  仁东的同学回忆说:星期五下午6点左右,我和仁东在学校门口一人吃了一串麻辣串,刚要进校门,被站在校门口宣传牌下的一位高个子的二十来岁的人叫住说话。那人穿着白衬衣,头发稍长。放学后,仁东收拾完书包,急急忙忙地出了教室。我收拾完书包后出了校门,再也没看到过仁东。

  当晚9点半,尚兴勇组的情况也反映上来。9点20分,仁立平又接到那个神秘的电话:“仁立平,你不要耍花招,我啥都知道,我的人一直在监视你,你的一举一动我们都在跟着你,你讲义气我也讲义气,你快我也快,你要耍花招我就收拾你。”几声冷笑后,电话又啪地挂断。

  仁立平的脊骨上不冒出一股冷气:我到公安局报案,莫非让那人知道了。他马上给尚兴勇进行了报告。

  9点40分,罗永虎的外围调查组任务完成,嫌疑排除。

  晚10点左右,第二次案情分析会上认为:根据捕捉到的这两条信息来看,作案人很可能是两人,打电话的人声音洪亮,口气果断不拖泥带水,大约在30来岁。

  侦查没有目标,只是捕捉到两条信息。杨有清速命王兆福副支队长率刑二大队人马对仁家和发案地段进行严密布控,同时命新华路派出所全体民警结集待命。

  做事干练的吴广贤副局长两眼直冒火,他亲自带人到河西堡开展工作。

  市区与河西堡方面,有关人员连夜加班。

  市公安局局指挥中心,主任刘治国坐镇指挥。通迅人员迅速打开机器,按动电钮,手指在键盘上上下飞动。他们在呼叫,他们在查询。他们神情专注地捕捉着每一个信号,迅速地记录着每一个数码。

  仁家周围,公安人员秘密地筑起一道铁壁铜墙。一双双火眼金睛在密切注视着前后左右。

  电波在空中传送。侦破专车的车轮,在市区、在河西堡沙沙转动。

  武威天马旅馆。深夜11点钟。市局技术员陈永锋办完事,刚刚登记好住宿走进房间,传呼响起来。他跑下楼拨通了电话。

  “有紧急情况,请你马上到刑警支队。”吴副局长的声音。

  案情就是命令。陈永锋退掉房间,打“的”来到城关去搭乘路过武威到金昌的汽车。

  武威的夜清新润,凉风习习。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陈永锋急出一头汗。车终于盼来了,他喜形于,急切的心早已飞往金昌。

  尔后,他和本科室的技术员周建邦、李钢隐藏在一辆吉普车内,度过了艰苦难熬的36个小时,眼睛一刻不停地盯着前方,耳朵在倾听着每一个响动。

  金昌九月初的天气,仍是烈炎炎。吉普车内犹如蒸笼,衣服透了,又浸了坐垫。晚上,蚊虫又从车窗钻进来,叮在他们的脸上、腿上…

  渴了喝阵儿凉水,饿了,啃几口烤饼。有时困得眼皮睁不开,干脆掐几下大腿。实在顶不住,老周悄悄下车,搞来一盒清凉油,他们浓浓地涂在太阳上,熏得淌眼泪。李钢小声道:“这法儿灵,又治头疼又治困,还防蚊子咬,真是三全齐美。”

  这一夜,从领导到参战民警,谁也没有合眼。

  第二天,9月7下午1时10分,那个神秘的口音通过电话又一次灌入仁立平的耳朵:“把钱准备好,一分也不能少,要不…”对方狡猾地笑笑,透出一股杀机。

  “怎么交给你?”仁立平焦急地问。

  “你别急,到时再通知你。”

  “我只借了一万四。”

  “一万四,差一千也无所谓。”

  “娃娃在你手里,可别耽误他星期一上学。”

  “少啰嗦,你干了些啥,我都清楚,我就在你跟前。”对方恶狠狠地冷笑几声:“你太差劲了。再见!”

  这一对话,被民警秘密截获。经查实,匿名电话是河西堡住宅某家电话。该电话已转让给××作为电话亭里的公用电话,电话亭在某某地段附近。

  案子有了新的突破。当段局长、吴局长、杨支队长、郑政委等人走进会议室时,王局长已坐在那里等候,他激动得脸微微有些发红:“老杨,你们辛苦了!”其实,自打上案子以来,他一刻也没有眨过眼,始终关注着案情的进展。

  段龙山副局长开门见山地说:“从今天的侦查情况看,这起案子是有预谋的,犯罪分子作了周密策划。”

  “罪犯先后打了三次电话,一直没说钱的地点、方式、时间,说明他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郑银生接上话茬儿。

  “这说明他们心里很矛盾,又想把钱拿到手,又想逃避公安的打击。”王兆福一向善于分析罪犯心理。

  “从截获的电话来看,他们的是河南口音,下一步侦破目标要对河西堡所有电话亭进行监控,如发现河南口音的河南人,可立即秘密控制。”吴广贤分析中确定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同时,要对仁立平家周围继续做好24小时全天候监控,定要确保仁家的安全。要继续监视那个电话亭,以保证下一次电话出现时,准确无误地查出打电话的地址。”杨有清补充道。

  王局长仔细倾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后说:“看来,被绑架的娃娃还活着,刑警队要立即到河西堡开展工作,警车要换上地方牌照,千万不可打草惊蛇,侦破工作要绝对保密,要采取内紧外松的策略,一定要确保被绑架人的安全。”

  一张侦破的大网在迅速地悄悄拉开。

  6.杨支队长率人马赶赴河西堡

  下午3时,由杨有清、郑银生、冯海率侦查员等一行9人前往河西堡开展侦破工作。王兆福带人马仍在市区架网密控。

  平坦宽畅的金河公路上,几辆切诺基在高速行驶。戈壁空旷辽阔,褐黄的山丘蜿蜒起伏。田地里,忙碌着机耕的人们,新翻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车过金昌龙首陵园时,杨有清支队长望着那高高低低山坡上密密麻麻的坟堆,心里生发万端感慨。1959年,我国的建设大军浩浩开进金川。他们在这风吹石头跑的荒凉戈壁上,安营扎寨,风餐宿,终于开创出了驰名中外的世界第二大镍基地,填补了我国的空白,结束了镍靠外国进口的历史。当初的开创者们,已有不少人永远长眠在了这古丝绸之路的古道边。被世人誉为西北明珠的镍都金昌岂容犯罪分子玷污?作为保一方平安的刑警支队长,怎么不义愤填膺?杨有清不由得捏紧了拳头。

  前方,深蓝的天空下,一只大鹰在盘旋飞翔,然后又箭一般的俯冲下去。

  3点半,他们到达河西堡金化宾馆。指挥部临时设在6楼。杨有清命刑警们对打出地点的电话亭进行秘密侦查,熟悉周围地理环境,了解电话亭内部情况。

  便衣刑警们临出发前,杨有清虎着脸反复待:“侦查务必慎之又慎,以防犯罪嫌疑人杀害人质畏罪潜逃。否则,后果难以想象。要是在谁的环节上出了问题,可别怪我老杨不客气。”

  刑警们明白肩上的分量,同时知杨支队、郑政委的脾气,工作上铁面无私,生活上情同手足,说话幽默风趣,有时逗得大家笑得直不起

  各组出发后,杨有清、郑银生、冯海驱车前往河西堡铂派出所。姚所长当即派人对电话亭进行调查了解。

  为防止罪犯在其它电话亭拨打匿名电话,他们3人又在河西堡镇大街小巷暗暗熟悉了23个电话亭的地理位置。

  河西堡某电话厅。我侦查员化装成电话收费员“师傅,、你的电话费用完了。”

  “不可能吧,我们刚了五百块钱,这才几天?”某电话厅主人道。

  “也许机器出了毛病,你跟我们一块儿到邮局查查?”

  路上,郑银生出示证件后,和蔼地说:“我们是公安局的,有个情况向你了解一下,请你和我们到派出所去一趟。”

  由于打电话的人多,老板已记不清什么了。

  又是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他们从一闲逛的老头儿嘴里获悉:当天下午有个穿黑衬衣的30来岁的瘦高个。这个人在电话亭打电话,好像很紧张,打电话时像是跟人吵架。他走出电话亭,手里好像拿张纸条。

  一丝喜悦,升上他们3人的眉梢。

  金化宾馆。杨有清命郑银生招回所有侦查员分成若干小组,对河西堡所有电话亭进行暗中监视,如发现30来岁河南口音与犯罪嫌疑人相吻合的人马上采取措施。

  于是,河西堡各个电话亭附近,化装的刑警们有的散步,有的在看下棋,有的打台球…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却紧盯着目标的出现。

  8点26分,金昌市区。仁立平又接到了那个令他心颤的恶声恶气的电话:“仁立平,到市校门口等我。”啪,电话挂断了。

  显然,罪犯已迫不及待地明确了货地点。信息立即反馈到王禄维局长那儿。

  有备无患。吴广贤向待命的民警发出指令。5分钟后,市校门口,延安路中段,民警布下了天罗地网,罪犯一旦出现,即可成为瓮中之鳖。

  8点30分,戈壁夕阳,姹紫嫣红。

  杨有清的手机里传出王局长的声音:“老杨吗?罪犯又出现在离那个电话36米处的电话亭向金昌打了电话,请注意调整兵力。”

  杨有清沉着地向各小组发出了包围车站路的命令。

  7.逮住穿黑衬衣的人,王局长亲自审讯

  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即将打响,郑银生接到杨局长指令后,立即走向罪犯刚刚打完电话的电话亭。现实告诉他,哪怕有一丁点儿不冷静的细节,都会引起犯罪嫌疑人的警觉,以致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这当儿,他走到电话亭窗前,按了一下重拨,显示器上立刻显示出刚才那人向金昌拨打的电话号码。

  郑银生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上。猛抬头,李玉俊走进来,他向小李使个眼色:“你马上到前面的小饭馆看一看。”

  李玉俊稳步走进小饭馆,发现一个穿黑衬衣的人,年龄、相貌与犯罪嫌疑人吻合。他的心猛地收缩起来。

  那人买一盘热气腾腾的水饺刚拿起筷子,见李玉俊走进来,即转身迅速离开,正好与李玉俊打个照面。李玉俊机警地问道:“都有些什么饭?”

  那人不说话,向里努努嘴,意思是叫他问老板。之后,急忙走出门。李玉俊快速走到饭馆老板面前:“刚才走的那个人是啥口音?”

  “河南口音!”老板不假思索地说。

  李玉俊浑身血沸腾。等他跨出饭馆后,那人已走出去20多米,李玉俊紧紧跟在他的后面。

  这当儿,郑银生向与那人相向走来的杨振刚打个手势。

  武警出身的小杨心领神会,不慌不忙地紧紧地跟了上去。

  此刻,那人已处于前后夹击之势,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当他走到一胡同口时,突然,杨振刚一下靠在他身边,右手一个老虎托腮紧紧掐住了他的脖子,左手迅即揪住了他的后脖领。那人“啊呀!”一声还未落地,郑银生、李玉俊、罗永虎已赶过来,4人马上把他带进胡同里。

  “你是哪里人?”郑银生劈头问道。

  “河…河南。”那人面如死灰。

  “家住在哪儿?

  “在金昌,父母和老婆孩子都在金昌,我和我家里生了口气,两天没回家。”那人定定神,回答得很流利,但眼神里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恐慌。

  问话的同时,刑警们依法对他进行了简单迅速地搜查。他的后股兜里,一张发票,发票背后写着的电话号码,正是仁立平饭馆附近电话亭的。

  “你这个电话号码是哪里的?是谁给的?”郑银生两眼咄咄人。

  “我在旅馆里捡的。”

  “你捡个破纸条子做啥用?”

  那人回答不上来。

  为避免招来围观者,暴身份。郑银生在路上拦住一辆出租车,把那人送往河西堡派出所,由杨支队长亲自审查。

  郑银生和其他人员仍回原地监视。

  在派出所滞留室,杨有清简单地对其进行了询问。

  审查的结果,只知道这人叫薛建,25岁,汉族,小学文化,河南镇平县人,现住金昌市金川区宁远乡西坡村,租住了一家村民的房子,平时,家里人搞个体饮食摊点。再问,他耷拉着脑袋不说话。

  抓住薛建的消息立刻传回市局。8名刑警几番周折,终于查到薛家居住地点。在未彻底搞清案情的情况下,刑警们连夜守候。

  此时,从金昌到河西堡,犯罪分子有可能落脚之处,公安干警张网以待,任凭其他犯罪嫌疑人翅也难飞了。

  8点50分,接局领导指示,把薛建带回金昌审查。

  12点,杨支队长命各组返回宾馆。这时,刑警们早已是饥渴难忍了。

  子夜,河西堡各大小饭馆已经停止了营业。他们只好买一大摞烤饼,虎咽大嚼。

  晚上两点,他们赶回了金昌。

  市局领导听完汇报情况后,决定由郑银生、马启、杨振刚为第一审讯组,王兆福、冯海为第二审讯组,对薛建连夜突审。

  审讯开始后,薛建还是那些话。审讯暂时陷入僵局。

  仁东生死下落不明,人们心急如焚。王局长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参加审讯。

  待政策,讲明利害。王局长一串掷地有声的话语和他那犀利的目光,使薛建心惊胆寒,软瘫在地。终于,他初步待了与周江绑架仁东的犯罪事实。“仁东人呢?”王局长急不可待。

  “在河西堡河东村一舍×××家的房里…”

  立刻解救人质。王局长下达了紧急命令。

  8.公安神不知鬼不觉地包围了一家农合

  凌晨5点。杨有清、郑银生带领20多名刑警向河西堡镇河东村进发。

  6台车停在村口,刑警们悄悄摸进村。

  九月初,黎明前的夜仍然温暖如。一弯月牙挂在树梢。夜朦胧的村庄万籁俱寂。拔的白杨,微风吹拂树叶沙沙作响。这时节是美好的,与这美好时节极不相衬的是发生了犯罪嫌疑人绑架人质的丑恶。这使得刑警们越加怒火满腔,越加觉得保护美好家园的义不容辞。

  他们那匆匆的脚步,轻得连村里的狗儿都没有听见。他们怕惊动忙碌了一天的农民,更怕惊动看管人质的歹徒。

  很快,一处农民闲置的院落周围,房前屋后,上下左右布满了刑警。

  被押解着的薛建,哆哆嗦嗦地打开了院门,又开启了扣押人质小屋的锁。

  周江正在做着发财的美梦。美梦被惊醒后,他还以为薛建给他带来了财神的福音。

  周江着眼刚拉开电灯。“不准动,举起手来!”一声断喝,吓得他魂飞天外。几支黑口对准了他,刑警们一拥而上,周江乖乖就擒。

  郑银生迅速赶到炕前,抱起身上只盖有几张牛皮纸的仁东。他花里胡哨的脸脏得像抹了墨。

  “东东,东东,不要怕,警察叔叔来救你来了。”郑银生和冯海等人呼唤着他。

  近两天没吃没喝的仁东瞪着惊恐的眼睛,好一阵他才明白过来“哇地”…扑在刑警们的怀里哭了。

  那天,他被周江骗往河西堡,在饭馆吃完饭,薛建和周江领他走在河西堡镇通往河东村的一段偏僻的小路上。此时,已是夜幕降临。

  “把书包里的书倒出来!”周江撕掉伪装的面纱。

  “叔叔,倒书干啥?”仁东已预感到大事不好,紧紧捂住书包。

  “你问这么多干啥?叫你倒你就倒。”

  仁东不肯,周江一把夺过,把书倒出,然后用书包套住他的头。仁东又哭又闹:“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再哭再闹就掐死你。”他们威胁着、推搡着、拉扯着仁东。仁东怕极了,只好深一脚浅一脚跟着他们走。

  之前,薛、周二人已租好了一农舍的房子,并预先付给户主50块钱。

  小屋里,仁东继续踢打着哭闹。他们拿来早已准备好的绳子捆住仁东的手,又捆住他的脚恐吓道:“你要是再闹,就把你掐死。”

  过了一会儿,周江拿来一矿泉水瓶子,里面只有一大口水。他把瓶嘴强到仁东嘴里:“把它喝下去!”

  事到临头,只有慢慢周旋才是上策。已是初中生的仁东已有了些应付事变的心眼儿。他咕咚咕咚喝进嘴,佯装咽下去。等他们出去商量事的当儿,把已放了安眠药的水悄悄吐了。

  第二天,由周江负责看押仁东,薛建把门锁上,拿上钥匙,负责对仁东的家进行联系。到吃饭时,薛建再把饭送进来,拉屎撒不出房门全在屋里,深怕被村民发现。

  期间,他们买的面包、蛋糕、水果,仁东不吃也不喝,害怕他们放了毒药。

  几年前,薛建带着子刚来金昌,租住的房屋与仁家只有十几米远,他人品不坏,给仁家好的印象。仁立平烤串,正需要有人帮忙,薛建的对象给仁家串串,每月挣个生活费。那时,仁东才上一年级,薛建对仁家很了解。仁立平老两口儿对小儿子视若掌上明珠。几年后,薛建认为仁家已很富有,绑架他们的小儿子肯定能发笔财。

  人心隔肚皮,仁家做梦也没想到,被他们早已淡忘的薛建竟干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

  一起绑架12岁儿童的特大案件,被市公安局在36小时内,成功侦破。

  夜褪尽,霞光满天。两名犯罪嫌疑人神情沮丧地被押上警车。仁东在刑警们的怀里又出了笑脸。

  此刻,兰新铁路上的特快列车,在金昌火车站作短暂的停留后,开足马力呼啸着,奔腾着,轰隆隆的声音震颤着河西大地。 wWW.iGeXs.cOm
上一章   1号罪案   下一章 ( → )
欢迎光临哀歌小说网阅读免费小说《1号罪案》,我们为您提供1号罪案完本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还有更多类似1号罪案小说在线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