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小说网提供苏东坡传免费阅读全文
哀歌小说网
哀歌小说网 总裁小说 同人小说 推理小说 重生小说 网游小说 军事小说 经典名著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都市小说
小说阅读榜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灵异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小说 耽美小说 历史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综合其它
全本的小说 妙手神织 魔刀丽影 魔鬼老师 女神诡计 舂染绣塌 离婚女人 母亲淑媛 奶孙乱情 梦慾无间 若凄清美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哀歌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书号:42350  时间:2017/10/5  字数:8752 
上一章   ‮害迫度二 章四十二第‬    下一章 ( → )
在元佑八年(一0九三)秋天,有兩個女人逝世,就是蘇東坡的子和當政的皇太后,我們幾乎相信兩個女人都是蘇東坡的守護神,說來似乎神秘難解。她倆的去世和蘇東坡命運的逆轉,趕得極巧。蘇東坡的子死于八月初一,太后則死于九月初三。蘇夫人死時,蘇東坡正洪運當頭,這時蘇夫人去世,正好躲開了蘇東坡一生中最為淒苦傷心的一段。蘇東坡應召離開揚州還朝之后,先做兩個月的兵部尚書,十個月的禮部尚書,他弟弟子由則官居門下侍郎。蘇東坡的夫人曾陪同皇太后祭拜皇陵,享受她那等級貴婦所能享受的一切榮耀,兒子都已長大成人,已然婚配,都在身旁。邁是三十四歲,造是二十三歲,過是二十一歲。次子娶的是歐陽修的孫女。所以蘇夫人的喪禮是完全按著她的身份隆重舉行。她的靈樞停后在京西一座寺院裏,一直停到十年以后,子由將她的遺骸和她丈夫埋在一個普通的墳墓裏。蘇東坡給她寫的祭文措詞妥帖,典雅含蓄。說她是賢德的子,賢德的母親,視前之子一如己出。丈夫宦海浮沉,窮達多變,為子的一直心滿意足,絕無怨尤,蘇東坡誓言生則同室,死則同子死后百,蘇東坡請名畫家李龍眠畫了十張羅漢像,在請和尚給她誦經超渡往生樂土時,將此十張佛像獻與亡魂。

  說正格的,皇太后,也就是神宗之母,當今皇帝哲宗之祖母,也曾經是蘇東坡的守護神。她之去世也就是蘇東坡的沒落之始,也是她當政期間那些賢臣的沒落之始。這位賢能的老太后已經感覺到一種政情的改變,因為皇孫已經在她身邊長大,而且她對此皇孫之品十分清楚。這個孩子有點兒藝術天分,可是在別的方面則很輕率鹵莽,脾氣暴躁,頗容易被老巨猾的大臣玩于股掌之間。他養成了對祖母的反感,這頗為王安石一幫人所利用,並且很可能最初是由王安石那群小人挑撥而起的。

  在老太后去世前十天,六位大臣進宮探病,其中有範純仁、蘇子由。

  老太后說:"我看我也好不了啦,與諸卿見面之已經不多。汝等要盡忠心扶保幼主。"

  眾大臣將要退去之時,皇太后示意范純仁留下。皇帝哲宗即命別人退下,只留下范純仁和呂大防。

  皇太后捉到一個竊竊私語之下的謠言,說她陰謀不利于當今皇帝,想使自己的兒子取而代之。她說:"先王神宗皇帝囑咐老身在當今皇帝年幼之時處理國政。在過去九年,諸卿曾否看見我對我娘家高姓特施恩典?"

  呂大防說:"沒有。太后從未對娘家特別開恩,而是完全以國家利益為重。"

  太后兩眼垂淚,她說:"我自信誠然如此。也因此現在我臨終見不到我那親生的兒女。"因為太后沒使自己的兒子在京為官。

  呂大防說:"臣深信太后必可早康復,要聽大夫的話,現在最好不要說這些事情。"

  皇太后說:"我想在你們面前告訴皇帝幾句話。我知道我死之后,大臣之中有很多人要愚弄皇帝。孫子,你可要提防那些人。"說著轉臉向呂、範二人說:"我的意思是,我死之后,你們二人最好辭官歸隱,因為幼主必然另用一批新人。"

  然后她問近侍是否已邀請來探病諸大臣留此用膳,她向呂、范二大臣說:"現在去用飯。明年今,莫忘老身。"

  皇太后剛一去世,蘇東坡即獲得外放。一如他之所請,他的任所是個問題諸多號稱難治的地方。他奉命統領河北西部,並指揮該地區的步兵騎兵,官行設在定州,離北平不遠。按照宋朝制度,文官往往擔任軍職,而以武將為副手。蘇東坡擔任此一官職一短時期,甚為有趣,因為可以看出一個詩人畫家如何在軍旅中發號施令。當時軍中行政腐敗,兵餉過低,衣食俱差,軍營破爛。處處腐敗,軍紀廢弛。兵與軍官沉溺于酗酒賭博。遇敵不是潰不成軍,就是逃逸無蹤。蘇東坡開始修繕營房,整飭紀律,對腐敗軍官予以懲處或革職,先使士兵吃好穿好。

  有些低級軍官看見蘇東坡懲治腐敗的軍官,前去密告上級。蘇東坡告訴他們說:"這個你們不要管,這是我分內之事。若許下級官兵控告上級官長,軍紀豈不蕩然無存。于是他也將此告密者一併懲處。他任一地方軍之首長,對自己當受之禮貌尊敬,甚為重視。他身著正式戎裝,舉行校閱,與將校副官按照階級站立。當時軍中首領王光祖,乃一驕悍老將,在此統制此一駐軍多年,現在覺得自己的權力漸被剝奪。在一次校間之時,拒不參加。蘇東坡下令命他參加,老將只好聽從命令。

  一個王朝若是不發生悲劇,若想保有此一王朝的權力,那些皇后則必須生一連串賢德多才的兒子、孫子、重孫子——但是這是無法保證的,是人問聞所未聞的,經所未經的。天才不必然產生天才,英明之主早晚也難免生出庸弱惡的后代。國家的太平安樂,甚至歷史發展的路線,完全要以一家遺傳基因偶然的改變為轉移。造物不容許某一家一姓將英才獨佔,所以路易十六不同于路易十四,喬治三世也不同于喬治二世。法國大革命和美利堅民主國之得以成功,要拜謝這兩位法英帝王的神經質的頭腦之賜了。

  現在身登王位的幼主,年只十八歲,而好女,時常輟學。因為元佑年間的士大夫給大后和幼主上表進諫,勸幼主不應當沉溺于女,應當研求治道,好學深思,因此小皇帝對元佑這些儒臣早存厭恨之心。皇帝四周時常有二十個雙十年華的少女伺候,這也是皇家老例。后來,皇帝告訴章停,說一天忽然發現十個宮女全都不見,另來了十個接替她們。幾天之后,這十個又遭撤換,臨走告別時,顯得都曾哭過,好像曾被祖母嚴密盤問過。

  這位年輕皇帝何以對兩位大臣如此痛恨,必須說明一下。劉安世幾遭謀殺,幸遇一個好機會,才得活命,范祖禹則遭放而死。前四五年,出了一件事。一天,劉安世想為他嫂子雇一媽,居然不易找到。徒然等了一個月,劉安世大發脾氣,向傭工介紹所的老婦人問為什麼找不到人。

  老婦人說:"大人,小的正盡力找呢。宮裏的總管大人要十個媽,今天才找到送去。"

  劉安世大驚道:"荒唐!皇帝還沒娶后,雇媽幹什麼?"

  老婦人解釋說,東宮門的老爺們向她嚴厲囑咐要她保守秘密。劉安世還是不肯相信。他給宮廷內總管辦公室的一個朋友寫了一封短信,那個朋友證明是確有其事,因此,劉安世上了一道表章,幾件事之中有一項,他說:"乃者民間歡傳宮中求溫,陛下富于秋,未納后而親女。臣初聞之,不以為信,數月以來,傳者益多。言之所起,必有其端。"他警告說,如果任憑閒話這樣傳下去,民間恐怕對此事不高興。

  另一個大臣范祖禹,給皇帝上書說:"臣今秋聞外人言,陛下于后宮已有所近幸。臣誠至愚,不能不惑。陛下今年十四歲,此豈近女之時乎?豈可不愛惜聖體哉?"

  有人說這謠言是出乎誤會。一天,散朝之后,皇太后要呂大防暫且留下,對他說:"關于宮中雇媽之事,劉安世上了一道表章。他用意至善,只是不了解其中實情。皇帝並不需要媽,是幾個小公主還要吃。皇上一直和我在一起,夜裏睡在內宮。這種謠言,毫無據。我問過宮女,問不出什麼。告訴劉安世,不要再奏這件事。"

  呂大防說:"劉安世是禦史,按照習慣,我做宰相,是不能私下見禦史的。"

  皇太后說:"那麼怎麼把我的話告訴他呢?"

  呂大防說:"我常在集英殿看見范祖禹。我告訴他太后的意思,叫他告訴劉安世。他倆也是同鄉。"

  太后說:"范祖禹也奏過這件事。你告訴他也不要再奏了。"

  等這話傳到劉安世,他對范祖禹說:"這與聖德有關,我怎麼可以閉口無言呢?你為陛下近臣,也應當直言無隱才是。"

  范祖禹回答說:"我已經說過。"

  二人認為雇媽之事雖然也許出于誤會,他們還是應當忠言直諫才是。但是劉安世得罪的尚不僅是皇帝一個人。在皇太后攝政期間,他還反對過對章停的赦免于罪,因而惹起此一惡陰險的小人畢生大恨。

  在另一方面,章停,這個蘇東坡的故友,則利用年輕皇帝的好。后來有人因此彈劾他:"以娼優女敗君德,以奇技巧蕩君心。"他知道皇帝的寵姬是"劉美人",並不是皇后。我們不必詳敘此皇后的經歷,北宋滅亡之后,她還在世,她的榮枯滄桑史,可以寫成一部好小說。我們只提她曾被誣告用術吧。有人用道士的符咒紙人從視窗扔到她屋裏,恰巧又被調查者發現。宮女在折磨答刑之下,被迫做證說,曾經看見皇后用針刺在劉美人的紙像心上,這是道士的術,能使本人心痛。有三十個宮女幾乎被鞭答而死。這件案子不由正式法廳審問,而是在宮中暗中進行的。皇后于是正式貶為尼姑。劉美人這才揚言心口不再疼痛。她被立為皇后,而年輕皇帝也快活了。可是,后來這位劉美人卻因故尋了短見。

  帝國命運之所寄,國家治安之所系的宋室皇孫,竟是這樣的性格。幾個佞之臣來玩這麼一個十八歲的孩子,國家陷于無可救藥的混亂,已可未卜先知了。

  新朝的新口號是兩個字"紹述",是率由舊章無違祖制之意,在中國人看來自然是合理合法的。皇帝立刻就要將神宗的新政新經濟政策重新恢復了。這樣,在皇太后攝政期間的老臣,都可以被控破壞他父王的德政之罪,這就是不忠于先王。在以前控告蘇東坡時,就屢次以此為題。但是神宗自己的生身之母,在皇帝和大臣面前,曾經證明神宗晚年已然深悔過去的錯誤,這反倒不足重要。眾官員曾提醒皇帝皇后對他們所說的話,也不足為重。對所有反對新政的政黨,都掛上破壞先王德政的罪名而貶謫之,倒是方便省事。

  現在是哲宗紹聖元年(一0九四)的初夏,在"三面楊"推薦之下,章停官拜相位。為了使皇帝深信所有元佑諸臣都是皇帝的敵人,章停以他們都犯有破壞先王的新政之罪,而予以控告,還嫌不夠。章停這群人都是精明能幹的政客,他們必須使皇帝痛恨所有元佑諸臣不可。當然,最足以傷害到皇帝個人的,莫如說某人當年曾與皇太后密謀奪取他的皇位。由于死無對證,又由于對宮廷官吏採用刑,陰謀之輩自然能捏造莫須有的造反謠言。

  當年老皇太后攝政之時,章停和蔡家弟兄皆投置閒散。蔡確因怨生恨,因而傳播太后要使自己的兒子身登皇位。蔡確的陰謀敗,被放而死。現在皇太后已死,謠言複熾,成了重要的政治問題。

  現在他們控告的,是司馬光和王桂是此一陰謀的共犯。但除去據說有兩段對話之外,別無證據。已死之人既不能證實,也不能否認。據說司馬光曾經和范祖禹討論過此一問題。范祖禹而今正貶謫遠方,即便受到盤問,一定堅決否認。總之,現在已經捏造出一個印象,就是老祖母在世之時,一直想排斥自己的孫子。她的兩個私人秘書,一個叫陳衍,已經貶謫到南方,他不在京都時,把他的案子審問判決的,判處死刑。另一個調進京來。章停和他有一段交道。在使他受了一段苦刑之后,章停告訴他面前有兩條路走,一是死,一是以皇太后秘書的身份,為這次訴訟,證明皇太后曾經密謀排斥她的孫子。那位秘書大呼道:"天哪,我怎麼能證明皇太后沒做的事呢!"他不肯屈服,調查就必須再往深進行。但是章停和蔡氏弟兄,卻弄得皇帝對司馬光和元佑諸臣覺得疑雲重重了。

  皇帝問:"所有元佑諸首腦人物都會如此嗎?"

  章停回答說:"他們都有此意,只是沒機會實行罷了。"

  一個推翻皇帝的大陰謀已經揭開,年輕的帝王衝衝大怒。一群黨甚至說要把太后的靈牌排除在祖廟之外,幸虧幼主還沒糊塗到誤聽此等讒言的地步。他對章停說:"你要我永遠不進英宗先皇帝的祖廟嗎?"但是罷黜、監、貶謫的聖旨,簡直密如雨下。與蘇東坡同時,有三十幾個元佑期間的大臣受了降官或貶謫。懲處大臣人數之眾,為往古所未有。章停報仇的機會終于到來。他現在冒著惡魔般的怒火在瘋狂般進行,因為皇太后攝政期間,他曾身遭監,當年蘇東坡預測會犯謀殺罪的人,現在當權了。正如同他當年橫過下臨不測之深澗的一條獨木橋,他一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在京都之時,他曾和他族叔的情婦通姦,他曾經從窗子跳出來,砸傷一個街上的行人,但是那件事情沒有認真起訴。在王安石當權之時,正人君子派的大臣都因進忠言而丟官,章停則左右逢源,步步高升。

  現在章停剛在四月官拜宰相之職,他立刻把舊的狐朋狗黨都召還京都,界予重位。這一群人,也非比尋常,都是精力過人,長于為惡。"三面楊"是他的莫逆之。蔡確已死,但是別的人還活著。巨呂惠卿又已得勢,但因過去名聲狼藉,並未能飛黃騰達。其他王安石的親信,如曾布,也已經奉召還朝。北宋的歪才巨率蔡氏兄弟,現在又跨踞政壇的津要之位,以其政引導北宋走上了滅亡之路。倘若中國歷史上要找一個時期以其極端的殘暴混亂著稱,則非蔡京當政時期莫屬。他給皇帝建造一座精美的花園,因此使百姓遭受的茶毒,在中國歷史上,到了使人骨驚然的地步。皇家一座樂園也無須乎壓榨那麼多的民脂民膏,使老百姓那麼肝腦塗地呀!園中的奇花異石,每一件都要了幾條人命。讀徽宗的賦,和大臣作的詩,讚美御花園猶如神仙世界般的美麗,以及其假山、溪、岩石等等,使人脊椎打戰,感覺到中國文學史上無可比擬的悲劇意味。其悲劇意味,是在于這些詩賦作者並不知道那背景之淒慘可悲!

  若把這第二次對儒臣的迫害和王安石的放逐政敵相比,第一次迫害,只是小孩子的把戲而已。司馬光和呂公著已死,但不得在九泉之下安眠。這兩位當年的宰相,躺在墳墓之中,仍兩度遭受降級,並剝奪爵位和榮銜。但是這還不夠。章停曾正式提請皇帝下詔掘開司馬光之墓,砸爛棺木,鞭答屍體,以為不忠于君者誡。在年輕皇帝的心目中,司馬光是元佑年間不忠不信、夜的徵象。在朝廷上這樣討論之時,所有其他大臣全都認可。只有一個人,許將,一言不發。年輕的帝王對他打量一番。散朝之后,命許將留下。

  皇帝問他:"你剛才為何閉口不言?"

  "因為臣認為說話並無用處,而且只為本朝留下一個污點。"

  皇帝並未下此詔書,章停並未如願以償,但是他的其他迫害陰謀卻成功了。司馬光家的財產沒收了,他子孫的俸祿官銜取消了,朝廷給司馬光墳墓上踢建的榮耀牌坊拆除了,皇太后為司馬光賜建的碑文給磨平了。一個官員甚至奏請朝廷應把司馬光的歷史巨著《資治通鑒》于以毀滅,有人反對,說當今皇帝的父親曾經為《資治通鑒》寫過一篇序。這條駁不倒的道理似乎那個白癡皇帝還很重視,這部宋前的正史才得保全。章停要把司馬光開棺鞭屍的夢想落了空,他堅持,凡是對司馬光后代有害的措施則絕不可放寬。曾布屢次勸章停和蔡氏兄弟不要過為已甚。他說:

  "我想削除朝廷官員后代子孫的官爵榮銜等一事,我們不要開其端。不要忘記,這種情形也許有一天會落在我們后代的身上。再者,司馬光和韓琦的子孫受皇家恩賜已經十年左右。一旦削除,近乎殘忍。"

  章停說:"不然,韓琦辭官也不過在數年之前。"

  曾布又接著說:"已經有六七年之久了。再者,他當權的時間也不久。要堅持懲處后代,那就只懲處司馬光和呂公著的后代好了。我覺得咱們不應當懲罰所有他們的后人,只要削除死者的爵位也就夠了。"

  章停說:"這又有什麼用!甚至開棺鞭屍對他們也沒有什麼害處。把死人降級,他們又吃了什麼虧?咱們能做到的最實際的,就是懲處他們的后人。"

  曾布說:"你若那麼做才滿意,可是咱們還再多想一想,我也沒有別的,只要咱們千萬別創下先例。"

  曾布以富有經驗者的聲音這樣說,章停后來果然作法自斃。他對蘇東坡兄弟苛酷無情,在蘇氏兄弟放期間,他都不願人家有一個舒服的住處。子由貶謫在雷州時,他把子由從官舍中逐出,迫得人家向民家租房居住。章停立刻利用這個機會,控告蘇氏兄弟藉用官勢,強租民房。這個案子又經官家調查,子由拿出租約為證,才算了事。后來,章停也放到雷州同一地方,也輪到他租房居住。當地老百姓恨此賊,對他說:"我們焉敢把房子租給你?以前我們把房子租給蘇氏兄弟,幾乎惹上了麻煩。"

  章停並不是有待狂,他只是一心想報仇。又怕不把敵方斬草除,怕有一天會東山再起。除去韓維之外,所有官吏都遠貶到南方或西南,以種種不同的方式,或充軍,或當酒監,仇恨不太深者擔任太守職務。甚至年邁蒼蒼的文彥博,與人無冤無仇,四朝為官,在九十一歲高齡,也降級罷黜,遭受屈辱,一個月之后,便嗚呼哀哉了。呂大防、范祖禹、劉摯、梁帶,都在放中喪命。以上最后二人同死在七之內,而此時章停曾派出兩個特使向各放中的官員暗示自殺之意,使人相信他們都是被暗殺而死的。章停中仇恨會如此之大,他竟發出命令不許梁泰運屍回籍,歸葬祖熒。這是中國人認為最殘忍的一類行為。

  章停最恨之入骨的莫如劉安世,因劉安世曾反對朝廷赦免他。朝廷曾派一個使臣遠至南方把老太后的一名秘書處決,章停也要他去看劉安世,因為當時劉安世也放在南方,讓使臣暗示劉安世自殺。劉安世是有名的好人,使臣竟不忍心開口。章停不能達到目的,乃和當地一商人勾結,給他一個稅吏的職位,讓他前去謀害劉安世。這個商人已經在前去害人的途中,匆匆忙忙之下去完成此項殺人的任務,以使劉安世來不及逃脫。劉安世家已聽到有此消息,全家正在哭泣,但是劉安世本人則泰然自若,飲食如常。半夜時分,此商人到達,走到門口,竟口吐鮮血,倒地而亡。劉安世后來竟得壽終正寢。

  在此慘酷的迫害鬼影的幽冥地界裏,範純仁的性格人品還放出一道光明。蘇東坡遇見名相范仲淹之子範純仁甚早,那是在蘇東坡和父親弟弟三人入京途中,在江陵小住休息之時。后來一直相甚善,彼此敬慕。但是蘇東坡與他的情不像和另外那兩個姓范的朋友,范鎮和范祖禹之間那麼親密。范純仁為官清白,為名相之子,而且是接受太后遺詔的兩位大臣之一。年輕的皇帝知道他的名望,所以迄今還未予加害。在四月,蘇東坡與另外三十人同遭放之時,範純仁請辭官歸隱。在他力請之下,皇帝允許他退隱于京都附近家中,而章停則想把他和那三十人一同放。

  章停說:"他也屬于那一黨。"

  皇帝說:"純仁公忠體國,並非元佑黨人;他只是要辭官退隱而已。"

  章停說:"但是他之辭官表示不服,顯然他與元佑黨人同調。"

  范純仁並未家居甚久。呂大防,他雖然並非重要領導人物,但為政斐然可觀,現在已經七十多歲,身老多病,已然在外放一年有餘。按照儒家人道精神,如此相待,實屬不仁。但是沒別人敢身而出,為此老人一言相救,只有範純仁肯冒此風險。範純仁的親友都設法阻止他,但是他說:"我年近古稀,兩眼將近失明,難道還願貶謫外地跋涉千里嗎?但是此事我義不容辭。我知道后果如何,但是勢在必行。"他上書當朝,請恕此老相,自己當然也被放到南方去了。

  老人欣然就道,由孝順和睦的一家人跟著。每逢子女痛駡章停,他就制止他們。一次,翻了船,他被救上來,衣服全都濕透,他轉身向子女們戲謔道:"你們把這次翻船也賴章停嗎?"他幾乎眼睛已經看不見,但是仍然和家裏人過得很快活。后來,這位年輕皇帝去世后,新皇帝即位,對他愛顧有加。朝廷派御醫前往診治,井想要他重任宰相,但是他謝絕不就。在他遇赦之時,他家已經有十餘人貧病而死,他自己則死于北歸途中。

  這次迫害自然也包括蘇門四學士。放出去的人也難落個消停,因為他們在放中時,官位還繼續貶低,而且還隨處調動。朝廷為迫害元植大臣,還特別設立機構,所以元佑大臣無一得以倖免。此一機構把由神宗元豐八年(一O八五)五月至哲宗紹聖元年(一0九四)四月十年,太后攝政期間官方的資料,全予臼檔,甄別管理。只要開口反對王安石的財政經濟政策,即以譭謗神宗論罪。在他們經詳細調查之后,先后懲處了官吏八百三十人,分類檔案計有一百五十二卷。終于在建立元佑人碑時,迫害達于極點。元佑黨人碑見第一章。

  三月裏,子由遭到罷黜,他是一直反對歸回祖制的"紹述"政策。但是他遭罷黜的方式,足以證明那位元年輕皇帝的昏庸。子由從歷史引證前例,表明后代帝王往往修正前代帝王的政策。在那些偉大帝王之中,他引證的是漢武帝,在漢武帝統治下,中國的疆土開拓到突厥以外各地。那時章停尚未拜相,當時有一李姓官員,想把子由的地位取而代之。他向年輕的皇帝說,子由把神宗比為漢武帝,是對神宗不敬。小皇帝對歷史無知,便信以為真,便削除子由的官職,發到汝州為太守。數月之后,又調到高安。 wWW.iGeXs.cOm
上一章   苏东坡传   下一章 ( → )
欢迎光临哀歌小说网阅读免费小说《苏东坡传》,我们为您提供苏东坡传完本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还有更多类似苏东坡传小说在线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