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小说网提供红楼望月免费阅读全文
哀歌小说网
哀歌小说网 总裁小说 同人小说 推理小说 重生小说 网游小说 军事小说 经典名著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都市小说
小说阅读榜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灵异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小说 耽美小说 历史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综合其它
全本的小说 妙手神织 魔刀丽影 魔鬼老师 女神诡计 舂染绣塌 离婚女人 母亲淑媛 奶孙乱情 梦慾无间 若凄清美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哀歌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红楼望月  作者:刘心武 书号:42149  时间:2017/9/26  字数:6534 
上一章   ‮可秦;toddim&王亲忠义;toddim&木樯‬    下一章 ( → )
汝昌前辈:

  得您端午大札,蒙您见告:近考“潢海铁网山”所产“樯木”即辽海铁岭山中的梓木,潢水是大辽河的主源,蒙语曰锡喇穆伦[或作楞],河自古北口以北至铁岭之正北,此处明代设“辽海卫”铁网山即铁岭甚明,夹一“网”字寓“打围”之义,盖清代在此有大猎场。梓木高而直,故似桅杆也,汉帝以梓作棺名曰“梓宫”义忠老亲王即取此义,隐寓“

  帝位”(康熙太子胤礽与其子弘皙)。您说:可卿之殓竟用了“梓宫”之材,此中意味深长。极是。

  端午大札早悉,迟至今才回,是因为看了一个月的世界杯球赛,并应邀为报纸特刊写些侃球的文章,都是些速朽的文字,十足的板儿水平——《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板儿将手中佛手换来巧姐手中圆柚当球踢着玩的情节——让您见笑了!

  大札所示内容极为重要。《红楼梦》第十三回所出现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影胤礽是很明显的。康熙十五年(1676年),才十八个月的胤礽由母跪抱着完成了册封他为太子的庄严仪式,后来被精心培养长大成人,康熙外出征战时他代理政务,六次陪同康熙南巡,可是1708年却在随康熙北狩的御营中被废——这“潢海铁网山”可是“千岁爷”“坏事”的场所啊!另外,斥废太子是当着全体在场的皇子及其他皇族权贵进行的,即是在“天潢贵胄”云集的情景下“坏事”的“潢海”或许也还含有此层意思;而且被废后是以铁锁网状绑缚后押回京城的,当时随行的西洋传教士马国贤在其回忆录中有所描写,故“铁网山”我以为亦含双关——但随后不久康熙又后悔,1709年他将太子复位,到1712年康熙又再次将太子废黜;这过程里康熙其他十多个儿子中约有一半卷入了争夺接班人地位的权力斗争,但胤礽始终只是遭到锢而并没有被公开或暗中杀害。如果曹雪芹完全虚构,他可以说那樯木的原主已经伏法或者自裁,但他行文却是“原系义忠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坏了事”三个字里绵延着康、雍、乾三朝里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胤礽在康熙朝就“坏了事”但并未一坏到底,到了雍正朝一方面对他严加防范,另一方面因为他已经不是最大和最难对付的政治威胁,雍正也还封他为理亲王,他在雍正三年病死(起码表面上病死),雍正准许他的儿子弘皙嗣其爵位(为郡王),这在您的《新证》和《文采风第一人》等著作中都有极详尽的考证。曹雪芹祖辈、父辈与胤礽过从最密,常被人举出的例子就是胤礽的母之夫(父)凌普可以随便到曹家取银子,一次就取走过二万两。曹家当然希望胤礽能接康熙的班,即使“坏了事”因为康熙在最终如何处置他上多次摇摆,胤礽究竟是否彻底失去了继承王位的可能,直到康熙咽气前一刻都还难说,曹家肯定不会中断与胤礽一族的联系,并且还要把宝持续地押在他和弘皙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帮他藏匿财物甚至未及被宗人府登记的子女,一方面可以说是甘冒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进行政治投资。您所提供的材料,进一步说明秦可卿这一艺术形象的原型,正是“义忠老千岁”的千金,她的睡进“梓宫”正是“落叶归”《红楼梦》故事的背景,已是乾隆初期,乾隆为了缓解父王当政时皇族及相关各派政治势力间的紧张关系,推行了一系列的怀柔政策,曹家是受益者之一,这时不仅曹雪芹父亲曹得以恢复官职,家境一度回光返照般地锦衣玉食起来,而且朝中有人——曹雪芹的表哥平郡王福彭是乾隆手下的权臣,所以那时大约十几岁的曹雪芹很经历了几年浸泡在温柔富贵乡里的绮梦般生活,这些史实虽经您一再申诉,但许多人直到今天仍懵懂地觉得“曹雪芹不是在南京很小的时候他家就被抄了吗?他哪来写北京贵族生活的生活体验呢?”其实曹雪芹恰恰是有这“最后晚餐”的体验的。当然,好梦不长,到乾隆四年,就爆发了胤礽儿子弘皙勾结另外几位皇族阴谋夺权的事情,弘皙他们甚至已经搭好了政权班子乃至服务机构(如太医院),据说还使用了明矾水来写密信(表面上看不出,需特殊处理才显真意),《红楼梦》第十回,正文里说那张友士是来京城为儿子捐官的,却在回目里称他为张太医,而且开出那么个古怪的药方,这些细节我以为都有一定的生活依据,绝非向壁虚构。实际上弘皙成就“老千岁”的“大业”摆出“影子政府”的姿态,在那时的贵族富豪家中已经不是什么绝密的事情,《红楼梦》第四十回在牙牌令里出现“双悬月照乾坤”、“御园却被鸟衔出”的字样,实非偶然,都是当时那种政治形势的投影。但乾隆毕竟是了不起的政治家,他快刀斩麻地处理了这个严重的政治危机,斩草除却并不大肆宣扬,甚至尽可能不留下什么档案,这就是为什么受到牵连弄得家亡人散各奔腾的曹家在那以后究竟是怎么个情况,竟总难找到具体详实材料的根本原因。一些人总以为雍正五年曹家在南京被抄后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实不然,是在乾隆元年经历了一番回黄转绿“三过后”才终于“树倒猢狲散”的。《红楼梦》前八十回写的并非江宁织造时期的盛况,而是取材于乾隆初期曹家的末世光景,脂砚斋在批语里一再提醒读者“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所以说,弄明白了乾隆元年到乾隆四年曹家从死灰复燃又忽然灰飞烟灭这个写作背景上的大关节,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啊!也只有弄明白了乾隆对“义忠亲王老千岁”那不知好歹的余的深恶痛绝,镇起来“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毫不手软,才能懂得脂砚斋为什么要求曹雪芹将有关秦可卿的故事加以删节,并且故意把她的真实身份隐去,偏说她是从“养生堂”里抱来的野种。

  据王士祯《居易录》卷31,胤礽在十几岁的时候曾经写过一副对子,大受康熙夸赞:“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与胤礽过从甚密的曹寅、曹很可能常常引来激励子侄们向这位“千岁”学习。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我们可以看到“寒锁梦因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这样的联句(托言宋秦观句,但翻遍秦观文集也找不出来),还有“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托言唐颜鲁公句亦无根据),其中,是不是多多少少有些个胤礽少年联句的影响呢?很可能,曹雪芹对胤礽这个牵动着他家至少三代人命运的神秘“千岁”有

  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红楼梦》第二回里他通过贾雨村之口所说的那种秉正二气的异人里,也许就隐藏着一个胤礽。有些人总嫌“红学”的分支“曹学”“喧宾夺主”其实,岂止应该把曹家的事情弄清楚,把胤礽这位“坏了事”的“千岁”的事情弄清楚,都是准确把握《红楼梦》文本真情真意的大前提啊!我的关于秦可卿这一艺术形象的研究,算是“红学”的一个小分支吧,虽被讥为“秦学”我却不想改弦易辙,还要继续探究下去,因为我相信,只有把曹雪芹的身世以及写作背景,以及他不得不修改秦可卿出身死因的种种具体原由弄清楚,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文本,也才能进入深刻的审美境界。

  感谢您的一再指教,特别是多次提供资料线索,令我眼界思路大开!

  溽暑中望您格外保重!

  晚辈刘心武

  拜书

  2002年7月12

  【附】周汝昌

  铁网山·东安郡王·神武将军

  ——致刘心武

  心武学友:

  昨收到前的《今晚报》,我方看到你7月12写给我的“论红书简”——这“看”字是该加引号的,因为拙目已不能阅报观书了,是家里人念给我听的。

  我听了之后,大为高兴,深感你的见解与文笔更为深沉练,可知进千里,君子不息。

  你这篇书简写得好,内容十分重要。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通过相互启发切磋和共识,已然逐渐显示清晰,可说是红学史上一大“突破”因为,这实质上是第一次把蔡元培和胡适两位大师的“索隐”和“考证”之分,真正地汇合统一起来,归于一个真源,解开了历时一个世纪的纷争,而解读破译了红楼奥秘。

  你引了我信札中的考证收获:“潢海”即辽海,今之辽北铁岭地区,亦即雪芹上世由京东丰润出关落户的地方,薛蟠透:樯木是他的父亲给义忠亲王“老千岁”(皇太子也)从家乡带来的。这表明薛家原型也就是铁岭人,都是内务府包衣人,故为“支内帑”做“皇商”之家世。“铁网山”者,即“铁岭”(辽海卫地区)的大围场所在,所以冯紫英才随其父神武将军冯唐到那里去打围行猎——而特笔写清是三月下旬启程,到四月底方回,将近一个月,正是京师距铁岭的往返程期,因单程即达一千五百里,素有“里七外八”之谚语,是说关内须走七百里,出关再行八百里之遥也。

  我们的共识是秦可卿一案涉及的是废太子胤礽、弘皙一支的史迹,是为清代入关后第一大事,几乎“翻天覆地”曹家始终卷入此一旋涡而不能自拔——与“王爷级”竟会“同难同荣”实指非它,即此是矣。

  “神武将军”要到铁岭(附近的西丰至今有大围场遗址)去打围,也不是闲文淡话,中有事由。冯家与“仇都尉”家是“对头”也就是当时政局大斗争中的一个小局面的反映。

  如今还要说说你引录的太子胤礽的对联:“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异常重要!我有一种新破解——

  请看雪芹在书中第三回,黛玉入府,初见“荣禧堂”大匾,是御笔(先皇,康熙大帝也),故云“赤金、九龙、青地”的最高规制——而下面即又特写一副对联,道是:

  座上珠玑昭月,堂前黻黼焕烟霞。

  我们立刻感受的是什么?就是此联文藻风格,怎么就和“老千岁”那么相仿!

  我想,你必已注意到了:这副联的落款尤为惊心动目:“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同乡”何义?都是辽北之人也。莫忘努尔哈赤破明,第一步是设计降了铁岭紧邻(东南接壤)抚顺,随即攻陷铁岭十几个戍守堡,而堡的曹世选(雪芹太高祖)被俘为奴,即在此役中(满洲“大金天命三年,戊午”)。

  奇怪的是:小说中写得分明的四郡王是东平、西宁、南安、北静,人人尽晓了;哪儿又出来一个“东安郡王”呢?难道是作者“一时疏忽”致此笔误?那太把雪芹看“扁”了。

  这就是特意逗漏重要消息:此是真实的“王爷”另外一级,不在“四郡”之中。

  尤其要注意一点:高鹗篡改雪芹原文,用心密,他一见这落款,心里就知“了不得”马上提笔抹去了真文,换上了什么“衍圣公”云云。

  你看《红楼梦》的事情,如此之曲折复杂,没有“学”不知“史”只论“文”(也只限字面表层最浅一义),如何能读得其中之味,而解悟字里之情呢?

  所以你说得最为深透了:很多人总认为我们的研考是节外生枝,是喧宾夺主,是“不务正业”是“外围离谱”…殊不知,他们正是看不见雪芹的高妙手法,以“荒唐言”来晓示于天下后世的一段特大的奇闻故事,这事牵连了多少人的生途命途,离合悲!所谓“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此种沉痛语言,乍看怎能理解?如果感受到我们的研考的主旨精神之后,就会另有体会了吧?

  多亏你提示了《居易录》中幸存的胤礽之对联,月与霞,在《红楼》中均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地位,这也是一大发现。因此刻笔倦了,留待下次再叙。特表欣佩之意,并祝笔健!

  周汝昌拜启

  壬午七月初二入秋之第三

  【注】

  “东安郡王穆莳”当即指皇太子胤礽。“莳”有“立也”一义,又有更(改)种(栽)一义,即移植义。此正合既立又遭废黜的史实。又,太子自古例称“东宫”此殆即“东安郡王”的隐意更显者:老皇御匾是“赤金”字,而对联特叙是“錾银”字,又正是皇帝与太子的“级别”标志。“穆”是美词、敬称,如《诗经》“穆穆文王”是例,有和厚欣悦等义。

  至于神武将军“冯”家,则喻指富察氏马齐、马武家是康、雍、乾三朝富贵极品之家,故时谚曰“二马吃尽天下草”冯即“二马”隐词。胤礽是索额图的侄女孝成太后所生,索、马皆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又都与争位“拥立”的皇子政权斗争,是关键人物,均曾使康熙震怒而置之死地;他们二家与曹家的命运关系至深至切“冯紫英”是马齐家子弟之佼佼者也。凡此,需专文另叙,今不多涉。

  【附】刘心武2002年9月16

  汝昌前辈:

  大札早悉,《铁网山·东安郡王·神武将军》大文也已拜读,因家中事冗,迟至今方复,心甚不安,恳乞谅鉴!

  王士祯《居易录》原书未访到。我所据为转引。转引自以下二书:

  一、《康熙朝储位斗争记实》美国吴秀良著,张震久、吴伯娅译

  该书1979年在美国出版,译本198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版,该译本34页有下列一段文字:…康熙还自豪地提及胤礽的少年有为,他说:“其骑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太子在十几岁时(约1684年)写过两行难得的对联,足以证明他无愧于父亲的称赞。然后引出对联:“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对联后有注解号,脚注是:王士祯《居易录》卷31。

  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杨珍著,2001年11月学苑出版社第一版

  该书193页有下列一段文字:康熙帝对于允禧与一般汉臣的交往,也持鼓励态度,如一次南巡中,康熙帝赐给致仕内阁大学士徐嘉炎御书、对联及唐诗后,皇太子允禧“赐嘉炎睿书博雅堂大字,又一联云:‘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并赐睿诗一首。”页下脚注是:王士祯:《居易录》卷31,第1—2页。

  “楼中…江上…”一联,确实与《红楼梦》中“座上…堂前…”一联太相仿了!何况当年胤礽确实以此给人题写过,估计不止是给徐嘉炎一处。

  我有中华书局印的王士祯《池北偶谈》,另知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过他的《香祖笔记》,《居易录》和《居易续录》不知出过铅排本否?杨珍书后所附参考书目,《香祖笔记》标明铅排本,《居易录》却注明是康熙刻本。倘《居易录》没有影印本和铅排本,则访求不易。《居易录》、《居易续录》应尽快访到,以便细阅,也许还会有意外收获。我当努力。

  上述二书,美国吴博士的似水平一般。但杨珍女士的两本书(另一本是《康熙皇帝一家》)则相当有参考价值,她通满文,能直接阅读满文档案,见解不俗,书中引用资料较丰,附表中有清朝历朝皇子简表,及康熙帝诸女表,很有用。

  先就对联一事汇报如上。

  颂

  秋祺!

  晚辈刘心武拜

  2002年9月16

  【附】周汝昌先生壬午中秋后二

  心武学友:

  昨(22)接16来书,喜知所示出处情况。此二书我毫无所闻,只因目不能读,故多年来不看“新书广告”也不买书(买了蜗室已无处可放…)其孤陋之状可笑之境若被“名”得知一定大牙笑掉也!此二书即皆专题专著,而且他们又有条件博搜史料,料想此联之外也不见其它记载了(指胤礽之文字)。旧年我曾烦人到郑家庄去“考古”(胤礽所邑,而今恐无遗迹矣)。其师傅熊赐履文集应重读(昔时不能注意及此),可惜我已不能而你也不易为此而跑图书馆,徒叹奈何(熊即为曹玺作挽诗的大学士,十分重要,康熙命曹寅看顾他的晚境…见《新证》所引)!这段“公案”是破译红楼的钥匙,盼你能坚持深入不断研究。

  兄“枉凝眉”文本想也写写,又虑人家说我二人“对口相声”是“编”好了的,故暂按笔不动,以俟良机。附及。

  因老伴突然病逝,心情不好,此信草草望谅。

  秋日笔健

  盲者周汝昌拜上

  壬午中秋后

  (另纸)手文心武亦痴人

  绿叶红楼境自新

  每见佳篇吾意来

  共启尺素托游鳞

  临缄口占

  解味草

  壬午中秋后二 Www.IGexS.CoM
上一章   红楼望月   下一章 ( → )
欢迎光临哀歌小说网阅读免费小说《红楼望月》,我们为您提供红楼望月完本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还有更多类似红楼望月小说在线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