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小说网提供权握天下免费阅读全文
哀歌小说网
哀歌小说网 总裁小说 同人小说 推理小说 重生小说 网游小说 军事小说 经典名著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都市小说
小说阅读榜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灵异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小说 耽美小说 历史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综合其它
全本的小说 妙手神织 魔刀丽影 魔鬼老师 女神诡计 舂染绣塌 离婚女人 母亲淑媛 奶孙乱情 梦慾无间 若凄清美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哀歌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权握天下  作者:易楚 书号:14981  时间:2017/5/15  字数:5988 
上一章   ‮)上(央未夜长 章一十三第‬    下一章 ( → )
《至略史amp;#822;元宁篇》第一章

  崇明十四年,因燕州事,两宫相左,嫌隙弥深。

  陈观的用词是谨慎的,治史之人惯有的理智与客观,令他从未下对宫谏之变的起因轻下判断。他认定了,文艺作品尽可以演绎爱江山更爱美人的传说,史书却不可以。因此,尽管陈观所处的年代,人们已经对宫谏之变的始末有了习惯性的认知,他仍然拒绝采信。

  玄颢太年轻,太稚,但是,陈观并不认为一个已经能够驾驭朝政的天子会为了一个女人而失去判断的理智,作为一个经历颇丰的学者,他对年轻天子的真心爱情更是一直抱有怀疑。

  “爱情是美好,但是,绝非生活的全部。”陈观如此说“一时的眷恋心动并不能说明那是天长地久的爱情。”事实上,这番话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后来的人们根本不相信世上有天长地久的爱情,而那时,人们仍然相信童话的说法。

  陈观写过一篇文,原文失传,后人只能从他好友的只言片语中窥知一二——陈观将云沐雪撇开,用当时的情况推演发展,得出的结论是,宫谏之变是不可避免的,最后能那般结束,已是奇迹,颇有叹息历史才是最精彩的传奇之意。

  太过冷漠的论调并不讨人喜欢,也许那篇文章未能传世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在学术领域,陈观的观点还是被认可的,尽管在一般人听来,那太过无情。

  崇明十四年,相较于征战不止的北原,至略十分安定。事不关己总是可以超然,成越的居民因此只将北疆的事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完全没有意识到,那同时也是通敌叛国的重罪,只因为,那是未遂的罪行。

  玄颢没有责怪自己的舅舅擅权,相反,他下诏予以嘉许,并给予了相当的赏赐,但是,他的心情并未有所好转。不是说那诏命下得不情愿,而是因为,那并非是最难办的事情。

  夏承正对燕州的处置照例引来的言官的参劾,不过,玄颢并不看重,那是言官的职责,值得肯定,但是,若说永宁王蔑视朝廷,他就只觉得好笑了,自然是不会当真。

  谢清用那弹劾当闺房私话,与子说笑了一通,倩仪一边笑一边说“这种弹劾虽然没错,但是,真的好笑,陛下难处置呢!”

  谢清摇头“这不难处置,循着惯例来就是了!难办的还是燕州。”

  成越的童谣这样唱“在天屏长空,夏木葱郁不见土。黄天浩浩,厚土载载,乾坤人间帝王家。”

  仿佛是为了弥补,显宗皇帝自登基伊始,对永宁王的恩宠赏赐便是逾越礼制的。身为五皇子却被出继夏氏,这位永宁王是何心情,无人知晓,但是,他长年驻守边关,连世祖驾崩都以“大行皇帝未诏奔丧”为由不肯回京,想来是不愉快的。显宗给予了永宁王诸多特权,数朝积累,永宁王的权力如何,恐怕一时还真说不清楚。

  所有的症结归到底还是在燕州,玄颢对燕州的宽容又岂是只为一个云沐雪?

  永宁王府在军中的影响力太大了,作为皇帝,玄颢不可能信任母系血缘便足以牵绊一切。权力尤其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永远都是惑,皇帝的信任需要更多的现实依据。

  君弱臣强不是好事,夏承正因此一直沉默,不介意自己的外甥皇帝想增加势力,但是,这不不代表他就任其随心所,只不过是因为平衡并非坏事。

  燕州军是一个巨大的筹码,一个可以在北疆牵制永宁王势力的筹码。紫苏与兄长明白皇帝的意思,如果是为了平衡各方权势,他们没有意见,毕竟失衡对他们也没有好处,但是,那有一个最起码的前提——燕州不能再独立行事。

  以皇帝的势力来分散权力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一个自行其事的燕州想得到北疆的权益,未免就令人无法接受了。

  如果这个势力不仅独立,还颇有主意地想牺牲元宁的利益,那么,夏承正又何必再沉默呢?

  为元宁皇朝血的不只是氏,夏氏同样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以此换回的一切并不是用来在今天给他们牺牲的。

  即使抛开这些高尚的大义,仅仅作为易州夏氏的宗主,夏承正也没有任何理由对通敌叛国的燕州世族宽容,毕竟,易州与燕州相距并不遥远,他绝对不想冒腹背受敌的危险。

  玄颢明白这些,但是,他也必须考虑到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严惩燕州会使他的权威受损,甚至可能让夏氏的威信凌驾于皇室之上。

  他不能不考虑这些,就像紫苏不能不权衡夏氏的安危一样。

  他需要一个人为他谋划,但是,他的身边没有合适的人。那天见到谢纹,却让他想到一个人——尹韫

  后宫不需要他心,但是,这也意味着,他无法影响后宫。

  此时此刻,玄颢前所未有地体会到盟友的重要

  世家子弟多是少小无知时便相识相,总有一两个投缘默契的知,总能在漫漫岁月中守望相助。玄颢幼年即位,连出阁开蒙都是即位才开始的,没有入太学,也没有伴读,与寻常不同。一般来说,皇子读书后总能认识几个世家才俊,朝堂之上也有援助,玄颢却没有,也一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有多么不妥。

  这其中有紫苏的私心。紫苏比任何人都明白少小相的深厚情谊,但是,考虑到夏氏没有合适的人选入宫伴读,她便当作没这么回事,伴读人选须出于上意,谢遥等人也不好主动提,事情便无限期地延了下来。

  这样的情势,玄颢无法不为自己感到无奈,毕竟,尹韫是否会为自己谋划还是个未知数。

  玄颢到启祥宫时,尹韫正巧去见自己的儿子,不在寝宫,玄颢却没有走,反而进了寝殿,无所谓地等着,宫人一边伺侯,一边通报尹韫,等尹韫匆匆赶回时,玄颢已经坐在软榻上,翻看她最近临的字帖,写的诗词。

  “臣妾参见陛下,陛下万福!未及候,反劳陛下相等,臣妾惶恐。”尹韫见礼之后便是一通请罪的话。

  “无妨,朕自己想等。”玄颢一边笑说,一边扶尹韫起身,动作不见亲密,但是,宫人仍然乖巧地退下。

  寝殿的门悄然关上,尹韫一边顺着皇帝的话说笑,一边心思疾转,思索皇帝突然驾临的原因。

  ——总不会是见了皇后,忽然想念旧人了吧?

  尹韫并非不知分寸的人,出身于尹氏那样位高权重的寒族家门,她比任何一位后宫都更加深知分寸二字在处世经历中的重要。只有掌握好这两个字,寒族子弟才可能出人头地。

  尹韫所受的教育与世族闺秀相比,还是有许多细致的不同的,最显著的便是如何对待机会。世族对机会同样看重,但是,他们被要求把握最好的机会,尹韫却更多地被教育着要善于把握每一个机会。

  玄颢的到来明显是一个机会,等他真正道明来意,这个机会就更加清晰了。

  尹韫明白,却也在犹豫——这是一个机会,却更可能是一场豪赌。

  以她今的地位与处境,一场输赢未定的豪赌实在是不应该参与的,可是,如果赌赢了,便是一生的尊荣。

  惑非常大,但是,尹韫想到方才刚分开的儿子,一种更大的渴望抵挡了这种惑。

  再大的尊荣也比不上儿子重要,相比较未知的可能,尹韫更愿意握紧现在的幸福。于是,她款款道来“臣妾不敢议论朝政,但是,听陛下方才之言,臣妾倒是有一句心腹之言——过程中是否有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是否错了。请陛下详思。”

  玄颢若有所悟。

  叶原秋将这番对话一字不落地禀报给了紫苏,还是紧赶着,在紫苏刚起身时禀报的。

  紫苏听了之后,好一会儿没有说话,随手拿起妆台上的一只象牙梳,有一下没一下地理着头发。殿内没有其它人,叶原秋不敢出声,只能等紫苏的反应。

  “我想听华妃给我读书,你去请一下吧!”紫苏沉默半晌,再开口却没有谈及尹韫,叶原秋没有表示疑惑,领命离开。

  华妃有些困惑,但是,紫苏面前,她仍然温顺恭谨,没有出一丝困惑的情绪。

  紫苏喜欢独自静静地看书,但是,有时候,她有会让别人将书读给她听,读书人一般都是叶原秋,偶尔,她也会请谢纹与尹韫来做一次,其它后宫还没从未有过这个机会。

  “就从这页开始吧!”紫苏微笑着递过一本书,正翻开,等华妃接过后,她便坐到一边的榻上,端起茶盏,慢慢啜饮。

  华妃接过去书,略扫一眼,便知道内容了,躬身行了礼,才坐到圆凳上,开口诵读。内容是《圣清通鉴》中宣宗朝的下篇,正好是确定储位的那一段。

  从“帝爱长子,兼元后屡失君心,更疏嫡子…”开始,一直念到“…公主之势自此而起。”紫苏叫了停。

  “华妃平时读史吗?”紫苏问得温和平静。

  “偶尔读一些,不太懂。”华妃答得谨慎。

  紫苏搁下茶盏,笑道“哀家也有日子没读史,这一段也是随手挑的,华妃读过吗?”

  “读过。”《圣清通鉴》是世祖下令编攥的,有身份的人自然都是要读的。

  紫苏扬了一下眉,继续笑道“读史应有感于心,华妃对方才那段有何感想吗?”

  “臣妾愚昧…”华妃不敢轻言。

  “愚昧?”紫苏轻笑“过谦了。哀家最喜欢最后那句,一语中的!策立之功…孝仪公主以此为凭始涉朝政,以经此为凭权倾天下。”

  华妃一直低着头,听得却是很清楚,明白太后是什么意思,但是,一时之间,她却连解释都不能,不由暗暗懊恼。

  紫苏似乎未察觉,依旧饶有兴致地评论着那段历史的得失,华妃心中有事,不由觉得太后的每句话都似有所指,心中越发忐忑难安。

  “…本朝因此严宗室女眷直接涉政,若非圣烈大皇贵妃的特殊地位,这点限制只会更加严格,不过,即使是圣烈大皇贵妃也从未轻涉储位之事,普通后宫更是从不被允许言及储位。华妃,哀家一直觉得你们都很谨慎,也很懂规矩,让皇后很轻松,也让哀家很放心。”

  “…是。”

  “有些事是不能做错的。”紫苏微笑“做错一次就没有机会再改了。”

  “娘娘!”华妃一惊。

  紫苏并不理会“哀家累了,叶尚宫,送华妃回去。”

  “娘娘!”

  华妃的声音显然留不住紫苏的脚步,即使跪下也没有用,叶原秋看了华妃一眼,叹了口气,命宫人将华妃扶起送回寝宫,自己则先去了偏室,随后才跟着去了华妃的寝宫。

  玄颢亲政后,紫苏总是一派温和地将自己隐于幕后,对于朝政,她还表现出几分关注,对于后宫,便是完全任由皇后处理,连云沐雪的事情,她都没有逾越过皇后的权力,只是行使着皇太后应有的权力。这让很多人遗忘了她曾经摄政临朝,在应该杀伐决断的时候,从未有过仁慈的犹豫。

  很多人遗忘了这一点,或者说,没有遗忘只是想试探。紫苏厌恶这种试探,直接用最决绝的方式回应了这种试探。

  这的确是回应,紫苏的意思很明确——后宫不允许涉入储位一事。

  如果说,玄颢的皇子已经成年,储位倒还有可虑之处,但是,既然皇子均年幼,看不出资质的优劣,那么,这件事就绝对不能允许臣下过多的影响,后宫更不可能被允许。

  叶原秋已经明白了,对华妃也难免有些怜悯。

  “娘娘,这是太后娘娘的赏赐。”叶原秋搁下手中一直捧着的东西,揭开红色的丝帕,语气平缓。里面托盘子是一杯满量的酒。酒澄清透明,玉杯润泽沁心。

  华妃坐在圆桌旁,看着酒杯默默出神。叶原秋也不催促。好一会儿,华妃才伸手端起酒杯,起身缓缓下拜“臣妾谢太后娘娘赏。”

  也许人在面对死亡时,总是灵台清明的。华妃在这一刻再没有一丝侥幸,也没一丝怨恨,只是平静地接受自己最后的命运。

  如果怨恨有用,诅咒可以成真,那么,临死前的一场歇斯底里还有意义。否则,又何必让自己在生命的最后表现得那么难堪呢?

  叶原秋躬身答礼,并不言语。看着华妃将酒全部饮下,闭目倒下,她上前扶住,命跟随的宫人将华妃扶到榻上,然后转身对那些已经惶恐不已的宫人道

  “去个人禀报皇后娘娘,华妃娘娘突发急症。”

  华妃宫中的宫人看到这一幕,再听这一句话,不由全都腿软地跪下,有些人已经低泣起来。

  叶原秋皱眉“怎么?没人去吗?”仍然无人应声,她转头对同来的宫人中一个吩咐“你去一趟长和宫吧!”

  “是!”叶原秋走近榻,看了一眼华妃,点头“去请太医。”又一名宫人领命而去。

  “我们也走吧!”叶原秋放下帐帘,转身离开“把这些人带走。”

  谢纹听到消息大吃一惊,正要起身却被身边的徐尚宫扯了一下衣袖,不由缓了动作“娘娘,报讯的不是华妃的宫人。”

  谢纹一惊,跟着就听徐尚宫道“奴婢在叶尚宫身边见过那个宫女。”意思非常清楚了,却也有隐隐的担忧在其中。

  若这是她们不应知道的事情,她们同样会有危险。

  谢纹失笑,摇头道“本宫看是无妨的。”叶原秋既然如此做了,就代表此事不需要瞒过众人的耳目。

  “娘娘…”

  “太后娘娘是杀一儆百,怎么会不让宫中各人知道呢?”谢纹摇头轻叹“这个时候,妄动的人是没机会亡羊补牢的。”

  华妃急症身亡的消息在当天便通报了,蹊跷的死亡总是引人猜疑的,但是,没有人出面说明什么,明白的人自然沉默,不明白的人更是不敢过问。

  谢纹没有去华妃的寝宫,而是去了一趟慈和宫,回来后命人拟旨,以调查为名将华妃的宫人收审讯,当夜就有宫人自尽,随后便是真相大白“疏失”、“侍奉不周”太过笼统的言辞便令华妃身边的宫人全部送命。

  尹韫是庆幸的,若非自己保持了应有理智,那么今天“急症身亡”的就是她了。

  紫苏命谢纹将华妃追赠为贵妃,事情悄然揭过,她根本没有再找尹韫

  华妃出殡那天,紫苏站在临风楼上,看着漫长的白幡队伍在宫道上行走,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王家的女孩啊…”站在她身后的赵全因为这句叹息而模糊地想起了一件往事——清秀文雅的女尼诚挚地请求“王家的女孩从不擅长权谋…我不想再有自家的女孩步我的后尘了。”

  先帝是仁君,可惜…太后从没有无谓的仁慈… WwW.IgExs.cOm
上一章   权握天下   下一章 ( → )
欢迎光临哀歌小说网阅读免费小说《权握天下》,我们为您提供权握天下完本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还有更多类似权握天下小说在线为您推荐